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十三五”以來我國民生事業(yè)的歷史性進展與創(chuàng)造性經驗
作者:王道勇(中央黨?!矅倚姓W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教研部教授)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笆濉币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fā)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領域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歷史性進展,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書寫了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光輝篇章,,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笆濉币詠恚撠毠匀〉脹Q定性成就,,體現在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精神創(chuàng)造乃至人類發(fā)展等各個層面,。
在生活層面,,為絕對貧困人口提供較為健全的生活保障。2016年以來,,我國累計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至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超過30%,。到2020年末,,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任務將如期實現,,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徹底解決,。
在制度層面,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笆濉币詠?,我國致力于脫真貧,、真脫貧的制度建設,,保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體制上,,堅持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健全東西部協(xié)作和各類定點扶貧機制。在制度上,,以厚植農村地區(qū)發(fā)展內生動力為目標,,實施“五個一批”(發(fā)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tài)補償脫貧一批,、發(fā)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工程,,實現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在長遠規(guī)劃上,,實現全面脫貧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機銜接,,逐步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從根基上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