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攻堅,領袖人民心連心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深的牽掛,。
2020年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脫貧攻堅以來,,總書記頂風雪、冒酷暑,、踏泥濘,,翻山越嶺、跋山涉水,,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先后深入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甘肅渭源縣元古堆村,、湖南鳳凰縣菖蒲塘村,、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河南蘭考縣張莊村,、江西井岡山市神山村、安徽金寨縣大灣村、寧夏涇源縣楊嶺村,、寧夏永寧縣原隆村,、青海格爾木市長江源村、青?;ブ磷遄灾慰h班彥村,、河北張北縣德勝村、山西岢嵐縣趙家洼村和宋家溝村,、四川昭覺縣三河村和火普村,、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華溪村、江西于都縣潭頭村,、內蒙古喀喇沁旗馬鞍山村,、河南光山縣東岳村、云南騰沖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陜西柞水縣金米村,、寧夏吳忠市弘德村等24個貧困村考察調研,推動脫貧攻堅戰(zhàn)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考察。這是6月21日下午,,習近平在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看望特困戶王三女一家,。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縱覽24個村的跨越巨變,盤點鄉(xiāng)親們的心路歷程,,大家體會最深,、最樂于分享的是:總書記不辭辛勞走進貧困農家噓寒問暖、關懷勉勵,,給村子帶來了陽光雨露,,給干部群眾加了油鼓了勁,沒有總書記的關懷就沒有今天的巨變,!
曾記否,,脫貧攻堅的總攻動員令在駱駝灣村、顧家臺村向全黨全國發(fā)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在十八洞村首次闡述,,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在考察華溪村后全面部署。這些普通鄉(xiāng)村因總書記的到來,,成為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重要地標,。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考察,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這是4月15日下午,,習近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āng)華溪村看望貧困戶譚登周一家。新華社記者劉彬/攝
難忘懷,,“脫貧攻堅是我心里最牽掛的一件大事”,,“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總書記在村里留下的親切話語,,一直溫暖著干部群眾的心窩,極大激發(fā)了他們勇往直前的奮斗力量,。
如今,,村民們想起總書記同他們交談時的情景都激動不已,說起總書記的指導和鼓勵都如數(shù)家珍,,更是將總書記帶去的慰問品視為珍寶,,有的“一直不舍得用,看著它就會想起總書記的話,,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
如今,村民們用質樸的方式表達對總書記的熱愛,、擁戴和感恩,。班彥村村民自發(fā)栽下“感恩林”,以感恩為主題的土族“花兒”洋溢著喜悅響徹山間,。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廣場上的兩個亭子,,分別被命名為“感恩亭”、“思源亭”,,寓意“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很多總書記去過的脫貧戶家里,,成了遠近聞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
如今,大家最想和總書記說的話是“我們非常想念您”,,大家的最大期盼是“請總書記再來看看我們的新家”,,大家的共同心聲是“脫貧不忘總書記,致富感謝共產黨”,。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農歷春節(jié)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四川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這是2018年2月11日上午,習近平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xiāng)三河村貧困戶吉好也求家中看望,。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從24個村的脫貧實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領袖與人民心心相印。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幸福安康最為領袖牽掛,,領袖的關懷和指引就是人民團結奮斗的陽光雨露和巨大引擎,。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總書記經常引用的這句古語,,是他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的真實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貧工作,,考察調研最多的是貧困地區(qū),惦記最多的是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每個重要節(jié)點和重大關頭,,都是總書記親自謀劃、領航定向,;訪貧問苦的每個細節(jié),,都融入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夙夜在公和使命情懷,;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指示要求,,都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定盤星和指南針;總書記在抗疫期間對脫貧攻堅的指導部署和殷殷囑托,,都為廣大干部群眾決戰(zhàn)決勝增添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