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當年6月中旬,,黃瓜早賣成了現錢,,可大棚里番茄還沒成熟,,看起來又青又澀。農戶急了,,對李景富多有責備,。李景富依然每天從學校跑到幾十公里外的郊區(qū)大棚,按部就班地和村民一起摘苗,、修枝,。
一周后,番茄紅了,。10戶人家一天就摘下1300斤番茄,,產量和價格都遠高于黃瓜?!按蠹覙烽_了花,,還向我道歉。很多村民要求加入種番茄的隊伍中來,?!崩罹案徽f。
50多年來,,李景富始終堅持走家串戶,,給農民普及新品種和栽培技術。他走遍了黑龍江各地,,還去過內蒙古,、山東等省份。他和很多農民成為摯友,,他的電話號碼也成了“24小時熱線”,。“科研只有服務于農民,,我們的研究才有價值,。”李景富說,。
“對待學生,,要全力引領和幫助,讓他們都能成才”
除了科研攻關,,李景富還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教師,。“科研成果可以充實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又可以從科研一線獲得檢驗,,兩者互相促進。”李景富說,。目前,,77歲的他仍堅守教學一線;他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很多已成為蔬菜領域的專家,。
王傲雪是李景富的第一位博士生,如今是東北農業(yè)大學園藝園林學院的院長,。他說:“李老師的家國情懷,、奉獻精神深深感染著我,也堅定了我用農業(yè)科技報效國家的信念,?!?/p>
“對待學生,要全力引領和幫助,,讓他們都能成才,;否則,,老師會失去一個好學生,,國家會失去一份建設力量!”李景富說,。
“無論何時何地,,李老師總是充滿熱情。有時壓力大得讓人想放棄,,可看到李老師還在堅持,,我們年輕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姜景彬從2011年開始在李景富的課題組做研究,,有一個場景曾深深震撼了他:一年夏天,,哈爾濱向陽基地的番茄大棚被暴雨襲擊,為了搶救棚內的種苗,,年逾古稀的李景富沒有絲毫猶豫,,脫下鞋襪,蹚進泥濘的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