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人選擇在國外發(fā)展的時候,1982年出生的江穎雖然收到不少海外科研機構的邀請,,依然選擇回國發(fā)展,。“中國科技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對人才需求最為強烈,。”
翻閱規(guī)劃《建議》全文,,對人才的重視躍然紙上——深化人才發(fā)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yǎng)、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
面向未來,,身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的江穎充滿信心:“一流的強國必須有一流的創(chuàng)新人才,。助力國家走向教育強國,我們要做好科研,,也要努力培養(yǎng)更多人才,。”
北京,,復興路,,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迎來一批批觀眾,。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主題展覽上,,杜文亮與自己拍攝的作品合影(10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攝
面對志愿軍群雕,91歲的杜文亮顫巍巍地從輪椅上站起來,,摘帽敬禮,,老淚縱橫。70年前,,20歲出頭的他,,是志愿軍的一名戰(zhàn)地攝影記者,“許多戰(zhàn)友犧牲了,,他們的生命定格在最寶貴的青春歲月……”
穿越歷史時空,,穿越驚濤駭浪,當中國巨輪駛入新的遼闊海域,,時代的接力棒正傳到當代青年的手上,。
百年恰似風華正茂。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的復興偉業(yè),,需要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走向勝利。
青春的黨,,青春的國,,青春的你我……交融在規(guī)劃《建議》鋪就的時代畫卷中,奮斗是共同的標識,。
胸懷強國之夢,,永葆赤子之心,保持奮進之姿,,讓我們共同奏響新時代青春頌歌!(記者鄒偉,、于文靜,、屈婷、任沁沁,、林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