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龍忠英家寬敞明亮的客廳,,墻上掛著的一幅新舊房屋對比圖很是顯眼。跟以前的3間小屋相比,,“這兒有4個臥室,,兩個衛(wèi)生間,還有單獨的廚房,?!饼堉矣⑦B連重復,“還是國家政策好,,現(xiàn)在太幸福了,。”
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尚顯軍介紹,,整個白水河社區(qū),,共有41棟2411套安置房。2017年開始搬遷,2019年底全部完成入住,,共有9767人,,覆蓋全縣所有鄉(xiāng)鎮(zhèn)。
收入增加了——
從剩不下錢到每個月存下1000多元
曾經,,大山里的日子,,讓人很難看到希望。
“兩畝石旮旯地,,勉強種些玉米,、土豆,,不然就得撂荒,。”說起以前的苦日子,,龍忠英給記者算了筆賬:這兩畝地,,一年只能收一季,到頭來,,土豆有1000斤,,玉米300多斤;為了來年繼續(xù)種,,土豆要留100多斤種,,玉米則要10多斤,剩下的有時還不夠吃,,根本沒見過錢,。
不僅產出沒多少,每年還得往里搭,?!懊钸@點地,從種到收,,算上中間的翻土,、除草,有60多天得待在地里,?!背巳斯ぃ堉矣⑦€得往里投錢,,“每年要花300多塊,,買上兩袋復合肥,要不更種不出啥,?!?/p>
因為孩子小,交通不便,,龍忠英的丈夫也很少能出遠門,,只好在周邊打零工,。
“鄰里蓋房子、修房子,,他就過去幫忙,,一天掙100多塊。這些活兒也不是見天都有,,得看運氣,。滿打滿算,一年頂多有兩個月,?!彼阆聛恚堉矣⒓依镆荒甑氖杖?,還不足7000元,。
到了冬天,還得花1000多元買煤取暖,,再刨去其他開支,,一年到頭很難剩下錢。由于收入少,,不穩(wěn)定,,龍忠英一家只能吃低保,每人每月領400元補貼,。
這種緊巴的日子,,直到搬出大山才有了根本轉變。
搬進縣城,,用錢的地方更多了,,連吃口菜都得買,龍忠英反而一點不擔心,。今年5月,,社區(qū)安排龍忠英的丈夫和其他貧困勞動力一起到南京務工,包吃包住,,一個月能拿5000多元,。龍忠英也沒閑著,為方便照顧孩子,,自己在社區(qū)做保潔,,一天打掃兩遍樓道,每個月也有600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