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jié),,三大建筑施工現場,設備林立,,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2020年,,北投集團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到“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懈怠”,,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截至目前,三大建筑項目已完成止水帷幕施工,、土護降工程及工程樁施工作業(yè),,主體結構全面沖出“地平線”。
北投集團重大項目總監(jiān)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筑設計方案經過國際征集,,并由專家評選確認,充分體現出“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建設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三大建筑造型獨特,、結構復雜,構件加工與施工安裝難度空前,。在北投集團的科學管理和統籌調度下,,近五千名建設者正日夜奮戰(zhàn)在項目現場,項目建設工作正扎實按期推進中,。
據了解,,三大建筑項目區(qū)域內還有底蘊深厚的歷史遺存,在項目施工中,,一部分運河故道遺址,、小圣廟遺址重見天日。未來,,市民可透過腳下的透明棧道看到這些古老的遺存,,深入了解通州的悠久歷史文化,。
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于2019年10月28日開工建設,2021年實現建筑項目主體結構封頂,,2022年年底實現工程竣工,。屆時,一座“文化糧倉”,、一間“森林書苑”,、一艘“運河之舟”,將呈現在首都市民面前,,成為立足城市副中心,、輻射京津冀、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陣地和展示城市發(fā)展的生動窗口,,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務和城市品質,,充分盤活北京文化資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市民的多樣化文化需求,。
“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fā)展將進入關鍵階段,。未來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一年一個節(jié)點,,實現城市框架基本成型,。隨著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的實施,城市副中心的公共服務,、城市品質等,,在未來5年內將得到顯著提升和改善。
《光明日報》(2020年12月25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