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后,,體內病毒的復制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抗體往往可持續(xù)較長時間,。感染者體內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可抑制病毒復制,,從而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體內檢測到新冠特異性抗體,,表明既往可能感染過新冠病毒。
而通過一定的抽樣規(guī)則在目標人群中選取調查對象進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可計算該人群的抗體陽性率,,在未曾接種過疫苗時,反映過去一段時間內該人群中累積的新冠病毒感染率,。
這次血清學調查有什么特點
專家介紹,,本次血清學調查以社區(qū)人群為對象,采用了良好的抽樣設計,,人群代表性較好,。抗體檢測采用多種試劑并聯(lián)初篩,,隨后再采用細胞微量中和試驗復核的檢測策略,,最大程度保證了檢測策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與國外其他調查結果相比,,本次血清學調查結果是國內首次對不同流行水平地區(qū)基于人群的大規(guī)模新冠血清抗體陽性率調查,。在其他國家開展的全國代表性調查發(fā)現(xiàn),經過第一波流行后,,人群感染率總體較低,。西班牙于4月27日至5月11日開展的兩階段隨機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全國平均血清抗體陽性率在3.7%~6.2%范圍內。瑞士于4月6日至5月9日開展的全國代表性人群隊列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第5周時抗體陽性率約11%,。
那么,本次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又與前期武漢開展的人群大規(guī)模核酸篩查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專家表示,,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面:
首先是調查目的不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目的是了解人群新冠病毒既往感染狀況,,而人群大規(guī)模核酸篩查的目的是搜索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病毒感染者,。
其次是檢測方法不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是檢測血清中新冠病毒的抗體水平,,而人群大規(guī)模核酸篩查是使用PCR方法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片段,。
最后是結果意義不同,。人體血清中檢測到特異性抗體(即抗體陽性)表明其為既往感染者,,若進一步檢測核酸結果為陰性,則表明該既往感染者體內病毒已被清除,,不具有傳染性,。若核酸檢測陽性,無論抗體檢測結果如何,,均表明該個體可能處于帶毒狀態(tài),,屬于潛在傳染源,尤其在病毒載量較高的潛伏期末和急性期傳染性較高,,提示需要對其進行隔離或救治,,防止病毒傳播。
《光明日報》(2020年12月29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