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做一次容易,,難的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都在重復(fù)做同一件事兒。守國門,,就是這樣一種工作,。而在雪域高原守國門,,更是難上加難,。有一位叫劉鳳杰的老兵,,在艱苦的邊關(guān)一守就是十一年。今天的我與國家一起前行,,我們一起走進西藏的巴弄卓康哨所,去聽聽老兵劉鳳杰的故事,。
西藏軍區(qū)日喀則軍分區(qū)某邊防團6連連長普瓊次仁:同志們,,今天我們組織對海拔5711米蘭巴拉山口進行武裝巡邏,尤其當下疫情防控,、防偷渡任務(wù)加重,,同志們一定要提高警惕,,遇有情況按方案執(zhí)行,,以下情況同志們清楚沒有。
“清楚,!”
守住國門,,更要守住國土。在西藏巴弄卓康哨所,,海拔5502米,,管控著著漫長的邊境線,。巡邏的路,,要翻越6座布滿亂石的高山,,空氣含氧量還不到平原的三分之一,幾乎一年都是冬天,。此次采訪的記者是個壯小伙,可沒多久,,體能就達到了極限,。
連長:慢點慢點,,氧氣瓶氧氣瓶,,下面墊個包,快點,!
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一位叫劉鳳杰老兵,一守就是十一年,,這里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個坐標,他都了如指掌,。
西藏軍區(qū)日喀則軍分區(qū)某邊防團6連上士劉鳳杰:他們(不法分子)認為這邊山高,,巡邏或者管控的力度會弱一些,。許多違法犯罪分子就選擇鋌而走險,走我們蘭巴拉山口,。 第一次去巡邏我就掉冰窟窿里了,,我明明看著一塊冰是好的,結(jié)果我一踩上去它一下就垮了,,步槍它橫在我胸前刮了一下,,然后水的話就只冒到這里,,如果一直往下掉的話,,我也不知道它有多深。那個水,,哎呀,,怎么說呢,反正就這輩子從來也沒見過那么冷的水了,,特別冷,,特別刺骨。
這幾年,邊防裝備不斷升級,360度攝像頭,,24小時監(jiān)控,,像給戰(zhàn)士們添了千里眼。但人跡罕至的地方,,還需要他們自己去翻越,。不過如今的翻山,也有了新型防寒裝備,。在海拔6000米的高山上,,還能吃上口熱乎飯。
劉鳳杰:我吃的是梅菜扣肉飯,。
記者:我看你旁邊還放了一個,,那是什么?
劉鳳杰:這里又熱了一個小火鍋,。
說到吃,,雖然哨所偏遠,,但是道路通達了,后勤更有保障,,官兵們的伙食雞鴨魚肉樣樣不缺,。這兩年哨所通了水電,每一個床位旁邊還有一個吸氧的端口,。
西藏軍區(qū)日喀則軍分區(qū)某邊防團6連上士劉鳳杰:我剛下來的時候,,基本上照明都成困難,,這幾年設(shè)施改善了以后,,用電比較方便,,水也供到家里面了,。每一個床位旁邊都有一個吸氧的端口,你想吸的話24小時都可以吸氧,。
生活條件的改善抵不過對家的思念,,在祖國邊陲,,接通互聯(lián)網(wǎng),,讓家人能夠隔屏相見,。
劉鳳杰:我早上出去有點事情,,今天就不要找我了,,等我回來給你發(fā)消息。
劉鳳杰家人:好,,你注意安全。給爸爸敬個禮,,看爸爸,,爸爸給你回禮了。
劉鳳杰:我基本上不跟她講單位的事情,,因為講了也怕她擔心,。
怕家人擔心,是因為這條巡邏路實在兇險,,老兵劉鳳杰曾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高原給他留下了一身傷痕,上級多次為他調(diào)整到海拔低的崗位,,但都被他拒絕了,。
劉鳳杰:這種機會有過幾次,,但是我還是不去,因為我熱愛這里,,我熱愛邊防,,我熱愛我的單位,我就感覺說這么多年,,我已經(jīng)完完全全把自己當作是這里的一分子了,。如果可以的話,我就一直留在這里,。我要守到我實在是守不動了,,我再回去。
和巴弄卓康哨所的官兵們一樣,,在西藏近4000公里的邊防線上,,一批批邊防官兵們堅守戰(zhàn)位,、一次又一次踏上艱辛巡邏路,用自己的方式守衛(wèi)著祖國邊境的安寧,。
一直守到守不動,,劉鳳杰的話,,樸素卻感人。邊防戰(zhàn)士的苦,,沒有親身體驗,,我們很難體會。我們的日常,,對于他們,,有時候就是奢望。
其實戰(zhàn)士也都是普通人,,誰不想與家人團聚,,但邊關(guān)總要有人守,艱苦的事兒總要有人做,。邊防戰(zhàn)士可敬可佩,、值得托付。即使眼前有再多的困難,,知道有他們在,,我們的心里都是踏實的。(總臺央視記者劉笑宇張翼成東興李安陳奇李磊陳耿王乾盧亞鵬張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