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1月4日刊發(fā)題為《在一個混亂的疫情大流行世界里,,中國提供了自己版本的自由》的文章指出,,當許多國家仍飽受疫情之苦之際,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場疫情顛覆了許多人的認知,,包括自由的概念,。西方一些人抨擊中國人沒有自由,但他們可以自由走動,,過上正常的日常生活,?!?/p>
1月6日,路透社在關于河北疫情的最新報道注意到,,當前中國河北省已開始大規(guī)模核酸檢測,。報道認為,盡管新增感染病例與當初中國疫情暴發(fā)時相比只占一小部分,,但中國仍在采取積極措施防控疫情,。海外網友在報道下評論:“中國人沒有自滿,寥寥幾個病例牽動了所有人的神經,,人們再次戴上口罩,,采取預防措施?!薄拔也粸樗麄儞摹袊鴵碛腥蜃詈玫囊咔榉揽啬芰?。”
當疫情成為全球“常態(tài)”,,越來越多西方人摘下了對中國抗疫措施的有色眼鏡,。《紐約時報》1月4日發(fā)表文章說,,在疫情新常態(tài)下,,中國人可以自由走動,過上正常的日常生活,。在一個發(fā)生疫情的年份,,世界上許多人都會羨慕這種最基本的自由形式。文章報道了很多鮮活的例子,,商人兼作家鄧肯·克拉克在坐上前往中國的航班后“如釋重負”,,在中國感受到安全、活力和自由,,中國“像是迪士尼里的‘未來世界’”,;投資者霍華德·趙在上海參加商務晚宴,逛酒吧,,看電影,,終于“開始記起正常生活的樣子”……
正如《紐約時報》這篇報道所說,這場疫情顛覆了許多認知,,包括自由的概念,。面對嚴格防疫措施遭到的批評之聲,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不久前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示,,遵守防疫限制措施并非喪失自由,,而是盡到保護他人的社會責任,這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
親歷中國抗疫的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說:“我自己也在北京隔離了14天,,我并不認為這侵犯了我的自由,。這是保護我自己和其他人最好的辦法。我很高興最后我們都是安全的,,沒有染上病毒,。”
對自由概念的重審,,給人們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些曾經被西方壟斷解釋權的概念,,有多少需要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