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減負是一個老話題,。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措施、采取行動,,持續(xù)推進基層減負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在有的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仍然存在,甚至換了“馬甲”,、出現(xiàn)“變種”,,一些基層干部對減負的獲得感并不強。
比如,,有的地方紅頭文件少了,,“無頭”通知卻多了,;開會數(shù)量少了,開會時間卻長了,;督查檢查少了,,以“調(diào)研”為名頭的視察卻多了。再加之,,一些材料“今天通知今天就要”,,一件事情“你布置完我再強調(diào)”,一項工作“不留痕就沒有做到位”,,凡此種種,,不僅沒有減少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還讓他們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究其原因,,就在于許多減負措施沒有從“實”出發(fā)。
為基層減負,,要切實提高減負工作的質(zhì)量和成效,。基層減負不是簡單地在發(fā)文,、開會數(shù)量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上做減法,,而是要明確精簡文件的標準和尺度,提高開會的效率,,建立從實處著手的督查檢查考核體系,。
為基層減負,上級部門要下放更多權(quán)限,?;鶎訙p負獲得感的缺失,深層次原因在于責大權(quán)小的基層治理現(xiàn)狀,。上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明確自身權(quán)責,,對基層干部不能只強調(diào)屬地管理,忽略了分級負責,。要及時將執(zhí)法權(quán),、審批權(quán)等權(quán)力下放基層,避免基層干部“小馬拉大車”,。
為基層減負,,要實現(xiàn)問責更精準?;鶎痈刹科毡榉从?,要求嚴一點、任務重一點都不怕,最怕干多錯多,、動輒問責,。破除基層干部的后顧之憂,必須精準審慎實施談話函詢和問責機制,,防止問責泛化,、簡單化,真正落實有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基層減負是一項長期工作,很多問題具有普遍性,、頑固性,、反復性,具體減什么,、怎么減,,還是要多聽聽基層干部的心聲。只有通過廣泛的調(diào)查研究,,找準問題癥結(jié),,堅持從“實”出發(fā)、實事求是,,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以形式主義破除形式主義的亂象,。(文字:翟濯漫畫:任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