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少了面對面的交流,但通過屏與屏的傳遞,,依然實現了心與心的溝通,。征春聯(lián)、寫春聯(lián),、送春聯(lián),、播春聯(lián)、藏春聯(lián)的全流程閉環(huán)活動,,深度連接了光明日報的讀者網友,;線上征集、直播互動,、“云”拜年,、“云”紅包等全媒體傳播形式,讓辛丑牛年的年味兒洋溢在云端,,為傳統(tǒng)文化增加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2月4日小年夜大型互動直播是此次“全球共寫新春聯(lián)”活動的一大亮點,千萬網友與民俗專家,、楹聯(lián)專家,、外國嘉賓等一起話年俗,、對春聯(lián)、嘮家常,,連線江西景德鎮(zhèn),、山東曲阜、福建福州,、深圳華僑城體會各地年味兒,,海外友人、華人華僑也通過視頻等形式獻上新春祝福,。不少年輕網友說,,“長知識了,沒有想到兩條薄薄的紅聯(lián)中,,竟牽出厚厚的文化底蘊和濃濃的思鄉(xiāng)情結”,。
“門楣上的家國,梁柱間的文脈,?!敝辈セ又校袊袼讓W會副會長楊利慧說,,春聯(lián)是中國家庭的共同記憶,,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與春聯(lián)的故事,“記得小時候,,父親會寫春聯(lián),,往往是自家的春聯(lián)寫好了,再為左鄰右舍寫一些,,讓我們送去,,現在我又教自己的孩子寫春聯(lián),一代代在熏陶,、傳承,。”
在抖音曬春聯(lián),,在微博中關注春聯(lián)話題,,在直播中云上對春聯(lián)……因為年輕人的參與,“全球共寫新春聯(lián)”活動始終熱度不降,、話題不斷,、趣味不減。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長李培雋評價說,,他參加過許多春聯(lián)征集活動,,光明日報的這次活動年輕人多、互動性強,他發(fā)現參賽作者乃至獲獎作者的年齡結構也有新變化——年輕人的比例越來越大了,,作品中使用的語言也在年輕化,。“這種變化表明,,后繼有人,;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生生不息,?!?/p>
連通世界,用春聯(lián)講述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