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麥卡錫的政治生涯就能發(fā)現(xiàn),他一路走來,,采取的是一種鴕鳥策略。
雖然麥卡錫盡量保證不得罪任何人,,但眾議院議長的位置畢竟代表著權力和利益,僅僅靠不得罪人就坐享其成,未免也太便宜了,。表面看麥卡錫不得罪任何人,但這樣的圓滑是以利益交換為代價的,。
在他競選投票的拉鋸過程中就能看出端倪,。
回看麥卡錫年初十五輪得票的走勢,除了一些零星的單票變動,,有兩次關鍵轉折,。
第一次,,是第十一輪至第十三輪期間,,麥卡錫突破性地再拿下14張選票。
第二次,,是第十四輪和第十五輪,,此前始終都沒有投過贊成的6人轉變態(tài)度,投了不支持任何一方的“出席票”,,從而降低了麥卡錫過關的難度,。
然而,這兩次關鍵轉折之后,,麥卡錫躲不過一個最棘手的問題,。他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將會被掌握在一些被兩黨內斗裹挾的人手里,。
這些人不少是共和黨乃至國會中思想最保守的人物,為了贏得他們的支持,,麥卡錫不得不和這些人妥協(xié)交易,,以換取他們的投票。
妥協(xi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降低罷免眾議長動議的發(fā)起門檻,,降到了只需要1人——任何一名議員,都可以輕易拿捏麥卡錫作為眾議長的去留,。
不過,,恐怕麥卡錫也沒想到,這次“讓步“的苦果,,來得如此之快,。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曾在美國國會工作,他跟譚主分析了產生這種結果的必然性:當共和黨被這些瘋狂的要求綁架,,少數(shù)極端派會拉著共和黨向著更極端的方向發(fā)展,。哪怕只是極少數(shù)的人,也會更加強硬地斗爭,,換取他們想要的結果,。
于是,,一些政客便從中看到了繼續(xù)抬高要價的空間,開始進一步為自己謀私利,。
這次,,親手設計、發(fā)起了罷免麥卡錫投票的共和黨籍眾議員馬特·蓋茨,,就是典型代表,。
當?shù)貢r間10月2日,他向眾議院提交動議,,理由是9月30日眾議院以335票贊成,、9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聯(lián)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讓美國政府得以繼續(xù)運行45天,。
馬特覺得,這完全沒把保守派在支出問題上的優(yōu)先事項考慮進去,。邊境安全條款,,以及更廣泛的支出削減計劃,都沒在臨時撥款法案里得到體現(xiàn),。他還聲稱,,33萬億美元的債務才是混亂。
不過,,今年以來,,讓馬特不滿意的,不止這一件事,。
今年初在競選眾議長期間,,為了啃下馬特這塊少數(shù)派中最“硬”的骨頭,換取他的選票,,麥卡錫還和馬特談了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的位置,。軍事委員會,是國會最具權力的委員會之一,。
然而,,麥卡錫擔任眾議長后,當時的“許諾”沒有兌現(xiàn),。
對于積怨已久的馬特·蓋茨來說,,發(fā)起一個動議并沒有什么成本,再加上麥卡錫年初時的“讓步”,,更讓罷免成功的幾率大大增加,。
不滿意,就掀桌。
麥卡錫被罷免,,無疑驗證了馬特這種手段的有效性,,更給一批想要謀私的政客,樹立了危險的“示范”,,如同“破窗效應”,。
按理說,“民主”的本意應該是選賢任能,,今天的美國政治,卻適得其反,,并且任由壞的結果愈演愈烈,。
麥卡錫正是在這種極端化的政治環(huán)境中找到了向上爬的空間,最終卻也逃不過被這種極端所連累,。
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不可謂不諷刺,。
到這里,美國國會政治可見一斑:
|
|一邊,,是沒有能力,、沒有態(tài)度,站在中間妥協(xié)攀附,、見風使舵的“麥卡錫們”,。
|
|一邊,是政治立場越來越走極端,,不斷抬高要價的兩黨議員,,填充著國會的關鍵位置。
民主黨也不例外,。
譚主上次分析美國國會,,找到過典型案例:同樣以“一人裹挾全黨”著稱的參議員喬·曼欽。
曼欽的行為,,已經預示被算計綁架的美國,,實際施政結果會是什么。
過去兩年,,很多民主黨推動的法案,,都在臨門一腳的最后關頭,遭到過曼欽的阻撓,。
2021年年末,,眾議院在長達半年多的拉鋸后,好不容易通過了拜登的《重建更好未來計劃》,卻就因為曼欽反水再次缺失關鍵一票而擱淺,。
當所謂的“民主”決策可以被一人挾持,,民眾的利益,又能殘存多少呢,?
一家美國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估計,國會開會期間,,美國納稅人每天要花費2000萬美元,。
當國會在眾議長選舉中爭執(zhí)不下時,已經讓美國納稅人付出了超過8000萬美元的代價,。
隨著越來越多的議員把心思放在怎么鉆制度的空子,、綁架國會上,美國國會變得越來越不專業(yè),。國會中的委員會就很能說明問題,。
曾在美國國會工作過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慶四告訴譚主,委員會是美國國會的核心決策機構,,照理說,,委員會應該聚集的是有過相關工作、教育或專業(yè)背景的人,,讓他們在相關的立法方面發(fā)揮專業(yè)作用,。
然而事實呢?
拿最典型的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來說,,譚主調查了上一屆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的履歷背景,,47名成員中,有外交經歷人只有17%,。
美國國會里精通算計的政客越來越多,掌握決策權的人只能優(yōu)先把每個職位的人選,,放在“利益交換”的天平上稱量,,什么專業(yè)、經驗,,反而被排在了后面,,否則下場就是血淋淋的。
當計算和算計成為普遍現(xiàn)象,,美國看似精巧設計的制度,,越來越不起眼的力量,現(xiàn)在都能利用它,、拖垮它,,對立和沖突只會愈演愈烈,。
在此基礎上,可怕的是,,更多的人會倒向更容易嘗到甜頭的極端,,所謂“民主”會變成要價游戲——最終為它買單的,始終是老百姓,。
正可謂,,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美國政治的混亂在今天達到了新的高點,,但卻遠遠不是終點,,很可能是新一輪亂局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