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解碼美麗中國的廈門樣本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解碼美麗中國的廈門樣本
中新社記者龐無忌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有天藍海闊,、有白鷺點點,如今的廈門“山水海城”相融共生,,“美麗”已成為一張城市名片,。但這張名片并非輕易可得,它的背后不僅是一場36年的蛻變,,還隱藏著美麗中國建設的“密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diào),,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化,“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他提出:“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p>
廈門是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廈門樣本是美麗中國圖卷的重要部分,對解碼美麗中國建設路徑有著獨特意義,。在造就“鷺島蝶變”的廈門實踐中,,離不開三組關鍵詞。
從發(fā)展到保護
故事緣起于一對難解關系的明確:發(fā)展經(jīng)濟與保護自然孰輕孰重,?其背后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永恒主題——人與自然關系的博弈,。
30余年前,習近平在廈門工作期間就給出了明確答案,?!澳懿荒芤跃植康钠茐膩磉M行另一方面的建設?我自己認為是很清楚的,,廈門是不能以這種代價來換取其他方面的發(fā)展,。”
方向的明確是一切轉(zhuǎn)變發(fā)生的前提,。1988年3月,,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習近平主持召開“綜合治理筼筜湖”專題會議,,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huán)境”20字方針,開啟了筼筜湖的重生之路,。
資料圖:航拍廈門市中心的筼筜湖以及依湖而建的公園。 王東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