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fā)(盧西奧·塔沃拉攝)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十年前,,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這樣闡釋文明的意涵,。
十年來,,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在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歡迎宴會上,寄語中美兩國人民要多走動,、多來往,、多交流;復信匈牙利匈中雙語學校學生,,鼓勵他們更多地了解當今中國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努力做傳承發(fā)展中匈友好事業(yè)的使者;祝賀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時,,強調(diào)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種文明的悠久起源和豐富內(nèi)容……中國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開創(chuàng)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正如英國國際關系專家基思·貝內(nèi)特的觀察,,這樣多層次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不僅將促進科學,、知識的發(fā)展,也將促進相互了解,、和平與友誼”,。
這個春天,世界文明百花園中,,更多的友誼種子正在播撒,。
2023年3月28日,觀眾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參觀“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chǎn)”展覽,。新華社記者孟鼎博攝
在西班牙阿利坎特考古博物館,,兵馬俑亮相“中國秦漢文明的遺產(chǎn)”展覽,為海外觀眾了解中華文化提供了又一扇窗口,。據(jù)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錢繼奎介紹,,兵馬俑是陜西最受海外歡迎的文物,近年來在秘魯,、英國,、泰國等國展出,吸引參觀人數(shù)累計逾百萬,,“加深了中國與各國人民間的了解和友誼”,。
在法國凡爾賽宮,70多件藝術珍品剛剛被精心打包運往北京,,即將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凡爾賽宮與紫禁城”展覽上展出,。這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一項重磅活動,策展團隊對展品精挑細選,,旨在呈現(xiàn)雙方在科學,、外交、藝術創(chuàng)作等領域廣泛交流的歷史,。法方策展人,、凡爾賽宮文物部負責人瑪麗-洛爾·德羅什布呂訥告訴記者:“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文明盛舉?!?/p>
2024年3月11日,,在法國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工作人員準備打包油畫《路易十四戎裝像》,。在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之際,,凡爾賽宮和故宮博物院將于4月至6月在故宮共同舉辦“凡爾賽宮與紫禁城”展覽。凡爾賽宮工作人員將70余件法方展品打包裝箱,,計劃在不久之后將其運往北京,。
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提出并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中國同世界不同地區(qū)的人文交流不斷豐富,,中外伙伴在交流中相知相惜,,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
“新絲路”也是一條“文化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