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烈士墓98.9萬余座,,烈士紀念堂館,、碑亭、塔祠等紀念設(shè)施2.9萬余處,。與之相伴的,,是很多平凡而偉大的守墓人,他們用一生的跨度托舉起歷史的豐碑,。
守護,,以國之名的承諾
“奉命接迎志愿軍忠烈回國,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功績,傳承忠烈精神,?!?/p>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我們以崇高敬意歡迎志愿軍忠烈回家,。”
“水門”洗塵,,戰(zhàn)機護航,,看著電視里又一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被迎回祖國,李延貴知道,,哥哥李延學(xué)的消息也越來越近了,。
李延貴珍藏的李延學(xué)烈士照片,。
撫摸著珍藏了70多年的老照片,,看著那永遠年輕、充滿英氣的面龐,,往昔的回憶歷歷在目:1948年,,哥哥李延學(xué)參軍入伍,之后奔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一別就是一生,。在寄回家的書信中,附上了這最后一張照片,。再次收到哥哥的消息,,是一紙陣亡通知書,李延學(xué)犧牲時離《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僅剩十幾天,。之后的日子里,,去烈士英名墻上看看哥哥的名字,是李延貴能想到的離哥哥最近的方式,。
今年1月,,令人欣慰的消息傳來。退役軍人事務(wù)部發(fā)布最新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尋親成果,,確認十位烈士身份,,其中就有李延學(xué)的名字。
終于得到了哥哥的消息,,李延貴激動萬分,,他終于可以在哥哥墓前,訴說幾十年來的思念,。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25位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guān)遺物回到祖國,。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如果說,,迎接英烈“踏云歸來”,是國家擲地有聲的諾言,;那么幫助烈士尋親,、完善政策法規(guī),是尊崇英烈的生動注腳,,是銘記歷史的清晰回聲——
2018年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以法治力量捍衛(wèi)英烈榮光;2019年印發(fā)《烈士紀念設(shè)施規(guī)劃建設(shè)修繕管理維護總體工作方案》,,著力推進烈士紀念設(shè)施保護管理工作;2019年二次修訂《烈士褒揚條例》,,2022年印發(fā)《關(guān)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以國之名褒揚紀念英雄烈士……以法律法規(guī)為基礎(chǔ),、部門規(guī)章為支撐,、政策文件相配套的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讓崇敬英烈在全社會蔚然成風(fēng),。
紀念,,為了更好地出發(fā)
“鐵心跟黨聽指揮,萬難不屈硬骨頭,!”
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展覽館里,,洪亮的口號聲響徹營區(qū)。每逢大項任務(wù),、比武競賽出征前,,全連官兵都要在這里重溫連史??粗粋€個戰(zhàn)火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官兵們思緒萬千:拉響僅剩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高家凱,,孤身一人沖入敵陣,、刺刀殺彎了也不后退的劉四虎,右腳炸飛,、腸子流出也要死守陣地的尹玉芬……時光流轉(zhuǎn),,這些英雄的名字早已融入部隊,成為“高家凱班”“劉四虎排”“尹玉芬排”,,他們始終是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繼,、一往無前的革命軍人中不朽的一員,。
“硬骨頭六連”黨員骨干為新戰(zhàn)友講述“硬骨雄風(fēng)”雕塑背后的故事,。李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