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保護好中華大地上的每一件文物、每一處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奔騰不息、波瀾壯闊的黃河,,為華夏大地帶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坐落于河南鄭州的黃河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通過豐富的歷史文獻,、珍貴的文物標本,、過水工程模型等,向我們生動展示黃河的自然概況,、燦爛的黃河文化,。
3600年前,商王朝在鄭州建都“亳”,。位于鄭州城市中心區(qū)的鄭州商城遺址,,見證了3600年來這座城市的人脈不息、城址不移,。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是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的專屬文化空間,,集中展示了近70年來的考古成果和早商文明。歷史的亳都,、今天的鄭州,,古今同地,,古代遺存與城市中心區(qū)交互。人們漫步遺址公園,,走進博物院,,感悟歷史,品味厚重的中華文明,。
游客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觀看筑城場景復原(央廣網發(fā) 馬玉鵬 攝)
“看到獸面紋銅方鼎,、獸面紋銅鉞等精美文物,讓我更直觀地了解了古代的城市規(guī)劃理念,,更深刻地領悟到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游客申旖琨到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參觀過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在位于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游客們能夠領略古老文明的輝煌,,親身感受文物與現代生活的融合。殷墟博物館應用數字化技術,,在展廳設置了青銅鑄造模擬場景,、裸眼3D大屏及沉浸式數字體驗廳,讓文物栩栩如生,,帶領觀眾穿越回商王武丁的盛世,,感受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與生活場景。
動圖:殷墟博物館裸眼3D大屏展示的亞長牛尊(央廣網發(fā) 趙夢陽制作)
目前,,殷墟博物館展出4000余件文物,,有備受矚目的亞長牛尊、司母辛鼎和首次展出的嵌綠松石刻辭骨柶等,。該館的特色不僅在于展品豐富,、文物數字化,也在于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開發(fā),。
殷墟博物館副館長郭衛(wèi)兵介紹說,,為了讓文物與現代生活更好地結合,博物館開發(fā)了亞長牛尊開瓶器,、“婦好”手辦,、甲骨文面條等一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讓游客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殷商文化的魅力,。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甲骨片有16萬件,,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全球甲骨數字回歸活動?!卑碴枎煼秾W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永革表示,,該計劃將重新對全世界的甲骨文進行全息數字化高清采集,,實現對甲骨文化的保護、研究,、傳承和活化,。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文創(chuàng)產品“商小鮮”(央廣網發(fā) 邢小龍 攝)
“除了傳統(tǒng)的展覽展示、公益講座外,,當下比較流行的古墓劇本殺,、博物館時裝秀等活動,也能夠非常有效地調動大家對歷史文化的興趣,?!焙幽鲜∩缈圃何膶W研究所(黃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宋朝麗認為,文創(chuàng)產品,、文博類綜藝節(jié)目能夠讓更多普通大眾愛上博物館、愛上文物?,F在的文化旅游,、沉浸式文化體驗也是讓文物“活”起來的有效方式。
總監(jiān)制:張軍 于鋒
總策劃:伍剛 宮歆慧
統(tǒng)籌:陶玉德
策劃:彭華
采制:夏莎 王勇生 張羲輪 張麗娜
編審: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