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雪球地球”一定冷嗎,?還真不一定
在距今6-7億年前的成冰紀,,地球經(jīng)歷了兩次全球性的冰川事件,,分別為斯圖特(Sturtian)冰期和馬里諾(Marinoan)冰期,。在這兩次冰川事件過程中,,地表系統(tǒng)遭受極端寒冷氣候的洗禮,,全球海洋完全冰凍,,地表冰蓋厚度達到上千米,這種全球性的冰川事件被稱之為“雪球地球”,。
“雪球地球”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長達數(shù)千萬年之久,,代表了地質歷史上最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
然而,,在“雪球地球”期間,,氣候一直是寒冷的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等的最新研究卻發(fā)現(xiàn),,這還真不一定!
故事需要從頭說起,。
成冰紀冰期事件研究始于19世紀,。1871年,英國地質學家 James Thomson 發(fā)現(xiàn)了冰川沉積記錄,,首次認識到成冰紀存在冰川事件,。隨后,成冰紀冰川記錄在多地相繼被發(fā)現(xiàn)報道,。但是,,由于當時“大陸漂移學說”并不被地質學家們所接受,因此成冰紀冰川事件并不被認為是一次全球性冰期
一個世紀以后,,1992年,,加州理工學院 Joseph Kirschvink 發(fā)表短文,認為成冰紀冰川作用波及到赤道地區(qū),,并提出了“雪球地球”的概念,。
隨后,哈佛大學 Paul F.Hoffman 對“雪球地球”假說進行了修訂,,認為距今6-7億年前的成冰紀冰期過程中,,全球海洋被完全冰封。
“雪球地球”假說認為,,在成冰紀極端冰期過程中,,全球氣溫低至-50℃,整個海洋被完全冰封,,地表水-氣交換受到嚴重阻礙,,地表風化作用與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停滯,導致火山噴發(fā)出的大量CO2在大氣中聚集。當大氣CO2濃度達到當前濃度約350倍時,,強烈的溫室效應,,便會引起全球冰蓋瞬間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