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可供異種移植的器官(Ekser, B., Ezzelarab, M., Hara, H., Windt, D. J. V. D., Wijkstrom, M., & Bottino, R., et al. (2012). Clinical xenotransplantation: the next medical revolution?. Lancet, 379(9816), 672-683.)
不過,雖然豬這么適合做器官供體,,但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類,,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隨便去市場上買一頭豬就能用,,因為在豬和人之間隔著一個最大的障礙——異種排斥,。異種排斥就是不同物種的器官在移植后,移植器官在受體內(nèi)輕者不能正常工作,重者直接衰亡的現(xiàn)象,。
器官移植異種排斥主要分三個階段:超急性排斥,、延緩性排斥和T細胞介導的免疫排斥。超急性排斥是由于天然抗體結(jié)合到移植器官的血管內(nèi)皮,,導致移植器官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nèi)被迅速破壞,;延緩性排斥反應也稱急性血管性排斥反應,是由于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等的侵入而引起的炎癥反應,,它使移植器官在幾天到幾個星期內(nèi)被損壞;T細胞介導的免疫排斥是以T細胞為主的淋巴細胞參與的一系列更復雜的免疫反應,,它會在更長的時間后導致移植器官死亡,。
要避免這些排斥反應,我們就需要對豬進行基因修改,,讓它的細胞上不要有那么多能引起人體排斥反應的分子,,從而讓豬的器官能順利扎根于我們的身體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對這個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經(jīng)驗,,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如何降低操作難度和成本,為實現(xiàn)批量生產(chǎn)奠定基礎(chǔ),。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二師兄一定能像大師兄一樣成為威風凜凜的英雄!
2010年,,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yī)研究所研制基因敲除小豬(來源:環(huán)球農(nóng)業(yè)網(wǎng))
2019年公眾科學日系列報道之一: 5月18日-19日,中科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如約而至,,一大批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園、天文臺站,、博物館,、野外臺站、大科學裝置等向社會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