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六問常州外國語學?!岸镜亍笔录?/p>
新華網(wǎng)張道營
媒體近日報道,,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搬遷新址后,493名學生先后被檢查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情況,,個別學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是三家化工廠,學生們的身體異常情況疑與化工廠“毒地”相關,。
常外“毒地”事件在輿論場上不斷發(fā)酵,,環(huán)保部、教育部先后發(fā)聲,。隨著國家部委的介入,,公眾有理由期待該塊“毒地”不再“毒”。然而,,六大問題仍存疑,,疑問不解,此類事件或再次發(fā)生,。
一問,,誰在捂蓋子?其實,,學生家長早就懷疑常外處于“毒地”附近,,并自帶孩子體檢。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學生家長在校門口抗議,。1月份就有媒體進行了跟進報道……然而,“毒地”的蓋子卻被狠狠地捂住,,數(shù)百名學生在明知身體受到毒害的情況下仍不得不堅持上學,。到底是哪個部門、誰在阻止解決這一問題,?背后有沒有利益糾葛,?是否涉及失職,、瀆職,?
二問,環(huán)評為何失守,?隨著事態(tài)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信息被媒體披露:常外屬于先開工、后環(huán)評,,且環(huán)評報告存在嚴重瑕疵,。學校選址當慎之又慎,與學校一路之隔就是曾產(chǎn)生嚴重污染的化工廠舊址,,學校卻能順利建成,,環(huán)保成了橡皮圖章?還是環(huán)保被當槍使,,成了充門面的“紙老虎”,?
三問,,學校為何死扛?常外的學生出現(xiàn)大面積身體狀況不是一天兩天,,學校也并非不知情,,面對學生家長訴求,學校方面一味否認,、推諉,,態(tài)度令人費解。即使學校是名校,,升學率高,,學生家長甚至“求”著來,可像鴕鳥一像把頭插入地下就能解決問題,?學生家長們就可放心,?輿論質疑就會消失?沒有解決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只會激化矛盾,。
四問,,該事件會如何處理?經(jīng)過學生家長,、媒體的不懈努力,,常外這一名校再次出名了,不過是以與“毒地”相關聯(lián)的負面形式,。在地方部門竭力否認之時,,國家相關部委不斷表態(tài),要進行現(xiàn)場調查,。當然,,在事件水落石出前,不能武斷認為學生患病與“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唯一相關性,。這一事件將會往何種方向發(fā)展,?是否會走向高層重視、部門徹查,、當事方整改,、責任人受處分、輿論勝利,?事后的處理經(jīng)驗能否變成事前的指導,?
五問,全國還有多少“常外”,?常外“毒地”并非個案,,近年來惡性環(huán)境污染不斷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顯,,而有些污染卻悄無聲音,。公眾對大氣,、地下水、土壤重金屬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體關注的事件是少數(shù),。全國還有多少個“常外”?還有多少個被污染的騰格里沙漠,?
六問,,“毒地”能否禁絕?屢次曝光的環(huán)境染污不斷挑戰(zhàn)社會的底線,,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為共識的當下,,怎樣破除政績沖動,將生態(tài)建設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是一道大考題,。當然,禁絕“毒地”,,環(huán)保部門責任不可推卸,,其他部門是否也應守土有責?“治亂須用重典”,,面對禁而不絕的惡性污染事件,,法律不能手軟。
常外“毒地”事情再次敲響警鐘,,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時,,更要治理存量污染;在重視顯性污染的同時,,也不應放松隱性污染治理,。面對污染,一刻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