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國務資政”一職后,昂山素季首次來華,。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訪問,。首先,中國是她東盟外的首訪之地,,之后才是美國,;其次,這次訪問時間有5天,,很長,;同時,今年8月底,,緬甸將召開一次意義非同尋常的會議,,解決長期困擾緬甸的內戰(zhàn)問題。
每一個都是重磅話題,。
選擇
白色上衣、紅色紗籠,,一身比較典型的緬甸民族服飾,,今天下午到北京的昂山素季,神情喜悅而輕松,。
她擔任的“國務資政”,,是今年4月才有的職位。由于緬甸憲法所限,,昂山素季本身不能擔任總統(tǒng)(配偶子女不能是外籍),;而作為民盟的黨魁,她擔任的其實是其國內僅次于總統(tǒng)的職務,。雖然是首次掌握政治權力,,但昂山素季的每一次選擇顯然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為什么先來中國,、再去美國,?
在登盛政府時期,,緬甸的對外交往呈現(xiàn)出三個特點:依托東盟、融入國際社會,、在大國間保持微妙平衡,。這也是緬甸走出軍政府統(tǒng)治后在對外交往層面發(fā)生的最大改變。顯然,,這有助于緬甸擺脫東南亞“特殊國家”的身份標簽,;2014年緬甸在首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成功擔當,也為其國際形象改善與國家地位提高帶來了顯著的益處,。
因此,,此次老撾(東盟輪值主席國)-中國-美國的出訪順序,也體現(xiàn)出民盟新政府在政策上的“順延”——在延續(xù)登盛政府外交政策的基礎上,,大致形成了以東盟優(yōu)先,、周邊優(yōu)先與大國微妙平衡的務實外交政策。
畢竟,,在昂山素季眼中,,中國是緬甸“搬不走”的重要鄰居——她曾多次打比喻說,夫妻不和還可以離婚,,但是中國和緬甸是鄰居,,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中緬友好關系一直是昂山素季致力于推動的事業(yè),。畢竟,,中國不僅是緬甸最大的貿易伙伴,更是緬甸重要的外來投資者,;而在緬甸國內和平進程事務的推進中,,中國也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地位,、以及近年來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已經決定,昂山素季領銜下的民盟新政府不可能抗拒與美國的合作和對話,;與美國的對話,,除了國內發(fā)展需求外,也可能涉及緬甸持續(xù)融入國際社會和實現(xiàn)相關經濟制裁的解除等現(xiàn)實議題,。
雖然如此,,昂山素季卻選擇在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訪美。嚴格意義上說,,這可以定義為“順訪”,,與訪華足足五天形成對比。無疑,,這彰顯了昂山素季對中美的再平衡,,更是其就美國與西方近期頻繁對她表達不滿與批評作出的回應,。
換句話說,從“居江湖之遠”到“處廟堂之高”,,從“民主偶像”,、眾人膜拜的“神”,重新回到國務資政的“人”,,昂山素季完成了華麗轉身,,已經從一個被標簽化的“民主斗士”變成了務實的政治家。
國內
來中國,,對于緬甸國內事務也有著重要作用,。
比如,這關系到緬甸軍方與民盟的和解,。作為前最大的反對黨,,民盟上臺后,并未魯莽地提出“清算軍人”的說法,,而是選擇與軍方保持相對和睦的關系,。緬甸新年后釋放政治犯的舉動,表達了與過往和解的意愿,;昂山素季也一再以昂山將軍女兒的身份,,強調自己與軍隊有著深厚的感情。她不但多次與緬甸軍方總司令敏昂萊會晤,,而且還與緬甸軍方重要人物丹瑞大將進行過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