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5日)這個題啊,政知君想先說兩句心里話。
讀者越來越重視傳播內(nèi)容的原創(chuàng)性和質(zhì)量,,這是好事,,但流量紅利褪去的大背景下,新媒體人張口閉口就是“今兒個,,你‘10萬+’了幺?”呵呦呦……政知君此處心理陰影堪比夕陽下的北青報大廈,一個白眼能從團結(jié)湖翻到河北廊坊,。
快過年了,讀者大大們,,政知圈靠你們了,。(小編就是想埋ID,真的是故意的)
好了,,咱不鬧了,。
提起“10萬+”,大家不難聯(lián)想到熱點事件,、娛體明星等等,,但是今天這篇刷屏的“10萬+”,猜大家很難想到,,作者竟然是新當(dāng)選的宿遷市市長,。
1月22日,宿遷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王天琦再次當(dāng)選為市長,,發(fā)表題為《事業(yè)是官員的年輪》的演講。這篇講話稿被宿遷市政府辦官微刊發(fā)后,,大量網(wǎng)友自發(fā)轉(zhuǎn)載,、閱讀。截至發(fā)稿時,,閱讀量已達到“10萬+”,。
宿遷之聲
這位市長是誰,,背后有沒有高人,,講話稿都說了啥?
其人:難怪,,原來是記者出身
查閱完王天琦的履歷,,政知圈不是不羞愧的,,這位市長原來是記者出身,忙完政務(wù)后抽了點兒工夫發(fā)個言就搞了一篇“10萬+”,,嗯,,行吧。
王天琦是安徽蕭縣人,,今年49歲,,參加工作5年后才入黨。
1985年底參加工作,,剛開始是徐州市下轄的新沂工商銀行文書,,1987年6月任徐州電視臺記者、播音員,。作為同行的政知君還是了解一點電視臺記者的,,不但需要出鏡,還需要寫串詞,,寫好也不容易,。
記者當(dāng)了不到一年半,1988年11月調(diào)出,,先后任新沂政府辦公室秘書,、城建科長,新沂市瓦窯鄉(xiāng)黨委書記,,新沂市科委副主任等職位,。在基層輾轉(zhuǎn)幾個職位后,2001年8月王天琦又回來和記者們打交道,,任徐州市云龍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6年3月,,他再到基層,,先后任中共睢寧縣委副書記、代縣長,、縣長,、縣委書記。在睢寧縣的幾年,,王天琦就埋下了“10萬+”的苗頭,,這個咱們后面再講。2011年底他離開睢寧,,先后任淮安市,、蘇州市的紀委書記,2013年來到宿遷代理市長,,2014年任市長,,今年初連任,。
王天琦(圖 網(wǎng)上宿遷)
然后就“10萬+”了,。
語錄:這篇刷屏講稿都說了啥
王天琦刷屏的“10萬+”講稿,是在市人大會議上的講稿,,但卻一點不催眠,。
政知圈摘選了一些,圈友感受一下:
展現(xiàn)文采的:
時序更替,,每一天,、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故事,。當(dāng)時光把故事刻進樹里,,便有了年輪,年輪是樹木生存的價值,。一年一輪,,歷經(jīng)冬夏寒暑,因為降水,、日照的不同,,也因為根系的深淺,年輪有寬有窄,。
講真的,,開篇看到“當(dāng)時光把故事刻進樹里”,著實把政知君戳中了,,王天琦年輕時候妥妥的文青,。
談?wù)摲ㄖ蔚模?/p>
法治就好比一個大屋頂,一旦屋頂坍塌,,誰都無法幸免于難,。無論市長還是副市長手里都有很多權(quán),要時刻想著和人民群眾同在一個大屋頂下,,戒懼用權(quán),,以防“屋頂”損毀。法治的目的在于讓市民安全地,、有尊嚴地吃飽飯,、吃好飯。這幾年,,宿遷上訪告狀越來越少,,很重要的原因是官員守法的意識強了。法治其實是用權(quán)者的自愛,、執(zhí)政者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