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糧食安全極為復雜,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過關。一方面,,隨著人口增加、城鎮(zhèn)化推進,,糧食需求量剛性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1.4萬億斤,糧食增長要趕上消費增加的速度,,壓力很大,。另一方面,人多地少缺水的國情制約著糧食生產潛力的挖掘,,“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影響著農民種糧積極性,。
袁隆平表示,“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特別是中國有超過60%的人以稻米為主食,,因此提高水稻產量,對保護世界糧食安全有重要作用,?!?/p>
據(jù)專家估計,現(xiàn)在每公頃水稻產量可以提供27個人的口糧,,到2050年每公頃產量必須提供43個人的口糧,;到2030年水稻產量要比1995年提高60%才能滿足需要。
“世界上真正強大的國家,,都是能確保自己糧食安全的國家,。”習總書記說,,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僥幸,、不能折騰,一旦出了大問題,,多少年都會被動,。
所以,盡管糧食已經連續(xù)多年增產,,但并不意味著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糧食問題,,相反恰恰在農業(yè)形勢好的時候,更不能麻痹松懈,,放松糧食生產。
讓科技成果惠及百姓
圖片來源于網絡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那么,,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糧食安全之路呢?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藏糧于民”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給出的答案,。習總書記強調,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yè)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要適時調整農業(yè)技術進步路線,加強農業(y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yǎng)新型職業(yè)農民,。
“現(xiàn)代農業(yè)要機械化、電氣化,,還有智能化,;從管理方面講,它不是單家獨富,,土地要流轉,,要統(tǒng)一,集中起來搞合作社,;經營方面要有層次,,有了糧食,有了產品之后,,農業(yè)要銷售出去,;經營也要現(xiàn)代化,它要有企業(yè),、公司來運作,。”作為農業(yè)科學家,,袁隆平談起農業(yè)現(xiàn)代化興致頗高,。
此次華南雙季稻破世界紀錄,對于袁隆平來說算不上稀奇之事,,但其特別意義在于,,該項目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作業(yè),綠色統(tǒng)防統(tǒng)治病蟲害,,符合優(yōu)質高效的農業(yè)發(fā)展趨勢,。尤其令人興奮的是,這次研發(fā)的水稻新品種不僅有產量的突破,,而且大米質量可與國外高品質稻米媲美,,再次破除了人們對超級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認識誤區(qū)。如果這一技術能夠大面積推廣,,即使按照每畝年產量提高100公斤算,,也將明顯增加我國糧食產量,提高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榮譽是對我們成績的肯定,,但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還得繼續(xù)干活啊……”袁隆平對榮譽看得很淡,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不僅要讓中國的雜交水稻不斷刷新高產紀錄,,還要探索出高產高質的“海水稻”新品種,讓科技成果真正造福國家,、惠及百姓,。
海水稻是在沿海灘涂的海水里生長的水稻,經過三十多年試種,,“海稻86”具有良好的抗鹽堿,、耐淹等諸多特點,它在pH值9.3以下,,或含鹽量千分之六以下的海水中都會生長良好,。2016年,海水稻在廣東湛江,、山東,、吉林等地試驗種植近6000畝,平均畝產超過了300斤,。
“海水雜交稻的研發(fā)剛剛起步,。我們計劃通過三年時間,獲得可抗海水濃度0.6%—1%,、畝產產量達300公斤的海水雜交稻品種,。2017年,海水稻試驗推廣面積將超過1萬畝,?!痹∑浇榻B,這項研發(fā)將結合最新的,、基于遺傳工程雄性不育系的第三代雜交稻技術進行,,以提高海水雜交稻配組成功率,解決品種南北方廣泛適應性問題和全球配組推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