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對象:
趙家河村民
采訪日期:2016年2月28日
采訪地點:陜西省延川縣趙家河村武剛文家中
上篇
1973年3月,,延川縣委抽調習近平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工作隊,,到馮家坪公社趙家河大隊駐點,,當年11月離開,。在趙家河8個月時間里,習近平不僅負責文件宣講,、大隊領導班子整頓,、生產(chǎn)隊干部配備等行政工作,還和村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壩、植樹造林,。他的這些工作,,受到趙家河村民的充分稱贊和馮家坪公社的高度認可。當年的公社書記趙廷璧要留他在趙家河大隊當支書,,文安驛公社黨委書記白光星說:“你們想得美,,我們的好人才怎么能給你!”社教結束習近平回到梁家河后的1974年1月,文安驛公社黨委決定不到21歲的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
這次訪談中7位趙家河村民回憶的當年幾則故事,,只是習近平8個月農村社教經(jīng)歷的一點一滴,但從中可以看到一位志存高遠的青年,,如何在貧瘠落后的黃土高原臥薪嘗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第一站,。
“近平教我寫名字”
學習時報:您好!習近平當年叫您“鐵姑娘”,是為什么?
高小梅:那時候我們有十四五個女孩子都在那勞動,,我年紀小,,個子也小,但勞動起來是最突出的一個,。我管做飯和送飯,,手腳最麻利,很快就把所有人的飯都做好,,送過來了;干活的時候,,我比男勞力差不了多少;到了春天,給田里送肥,,人家送7擔,,我也能送7擔。近平注意到我了,,就叫我“鐵姑娘”,,后來叫習慣了,見到我就說:“鐵姑娘,,你來啦?”他這么一說,,我身邊一群女孩子就笑,弄得我還挺不好意思,。
學習時報:他也和你們一起勞動嗎?
高小梅:是啊,,一起勞動啊,近平到我們趙家河來,,組織動員我們全村人到山上去打壩,。那時候,寒冬臘月,,土都凍得硬邦邦的,,鎬刨不動,鐵鍬鏟不動,,只能用炮(指開山用的炸藥)打下土塊,,再用獨輪車推走,整平,。這活很累,,很多社員想在家“貓冬”(指北方農村冬天農閑時期的休養(yǎng)生息),不想上山去受苦,。近平就給大家鼓勁兒說:“大家加把勁!鍋里有了,,碗里也有了;鍋里沒有,碗里也沒有(陜北諺語,這隱含的意思是:集體富裕了,,大家也能過上好生活),。”其實,,近平都是為了村里人好,,打壩,增加耕地,,多種糧食,,村里人就有更多的糧食吃,但當時這種話不能明著說(指當時不能宣揚小集體利益或個人利益),。
近平發(fā)現(xiàn),,大家每天中午從山里走回家去,做飯,,吃飯,,然后再走回山里干活,又累又浪費時間,,一個中午來回“趕場”,,忙忙叨叨的,還白白浪費了一兩個小時,。這么多人,,完全可以中午好好休息一下,剩下的時間還能多干很多活,。
為了節(jié)省時間,,近平就跟我們商量著定下:每天中午不回家,留在山上,,專門派幾個人做飯送過來,,吃完飯以后可以休息一會兒,然后再繼續(xù)干活,。
這樣一來,,我們中午就能在山里休息一會兒,生一堆火,,大家一起烤火,,拉拉話。近平當時也都是跟大家坐在一起,,穿著大棉襖,一身黃土,,跟我們沒什么兩樣,。但是一說話,就能看出他不一樣了。他給我們講故事,,說國內國外的大事,,聽的我們可高興了。那個時候村里有報紙,,大多數(shù)人不識字,,很少有人看,但是近平都會看,,他對國內外發(fā)生的大事小情,,都了解得很清楚,再加上他平時看很多書,,懂得很多知識,,所以他拉話時說的那些事,對我們特別有吸引力,。那時候天很冷,,最冷的時候氣溫達到零下十多度。飯送來時已經(jīng)涼了,,我們就圍著火,,把飯烤一烤,烤熱了再吃,。有時候也把紅薯放在火堆上烤著吃,。近平平時吃飯都細嚼慢咽的,但是這時候就吃得快了,,還催促我們:“咱都吃快點啊!要不一會兒飯就涼了,。”
吃了飯,,我們休息一小會兒,,就接著干。等到快收工的時候,,大家都累了,,近平還是那么有勁,一直卯足了勁頭干,。他還給大家鼓勁說:“同志們!加把勁!好好干這一氣兒!馬上快收工了,。”
我們那時候早上六七點就上山去勞動,,一直到晚上才回來,,近平是社教干部,帶領我們干活,,每天都要管這管那,,干的活兒卻跟我們一樣多,甚至比我們更下力氣。我們村里年紀大一點的人私下里都稱贊他說:“近平這娃,,別看是大城市來的,,真能吃苦,真厲害!”
學習時報:除了和你們一起勞動,,他還帶你們學習嗎?
高小梅:有啊,,近平那時還在村里辦了個夜校,這個夜校當時是全縣做得最好的,,后來成為縣上的試點,,叫“趙家河村青年夜校試點”。這個青年夜校和村黨支部的生產(chǎn)會不一樣,,生產(chǎn)會是打鈴集合,,我們是吹哨集合的。我們總共有二三十個年輕人,,每天都去參加近平辦的“青年夜?!保荚陔S娃的窯洞里集合,,那時那個窯洞沒有炕,,中間有一個很長的石條桌子,就像現(xiàn)在的會議桌一樣,,大家都擠在這個石條桌子周圍,。每天晚上,點起煤油燈,,近平就給我們講課,。
我是文盲,沒念過書,,我們很多人都不識字,,近平就教我們認字,教我們寫自己的名字,。他問清楚每個人的名字,,就幫我們寫下來,再一筆一劃地教我們自己寫,。我會寫自己的名字“高小梅”,,就是近平那時候教給我的。
那時候干了一天的活,,天黑了以后還到夜校這里來,,卻一點都不覺得累,心里可高興了,。年輕人都有精神,,近平也不累,,每天都給我們講課,教我們識字,,還教我們唱歌跳舞。近平那時候經(jīng)常說的一些話,,我現(xiàn)在還記得,。他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币馑季褪且浞职l(fā)揮黨支部的作用。他還常說:“打鐵還要自身硬,?!币馑季褪牵艘日?,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近平讓我當隊長”
學習時報
:武大爺,,您的小名也是叫隨娃吧?
武剛文:是的!
學習時報:您當時在趙家河是隊長吧?
武剛文:我在趙家河最早是當基建隊隊長,,主要是管那些修梯田、打壩的事情,。當了三年之后,,村里又派我當生產(chǎn)隊的隊長。當隊長期間,,我也沒忘了基建隊的活兒,,除了生產(chǎn),我還領著社員在山上打壩開荒,,這樣我們隊的糧食能多打些,,我們還能年年領先別的隊??墒且驗檫@個,,我卻惹下了麻煩。
學習時報:什么麻煩?
武剛文:有一天,,縣委書記騎個自行車到我們村來視察,,他翻過一座山,正好看到我們生產(chǎn)隊在開荒,,他就不讓,,說我們生產(chǎn)隊不應該干基建隊的活兒,而且我們開荒沒跟縣里請示,,是違規(guī)的,。我說:“我們?yōu)榱硕喾N糧食,,開荒沒啥不對的,為啥不讓?”我就跟縣委書記吵了一架,。之后我就賭氣不當隊長了,,反正當隊長受苦受累最多,我也當夠了,。
從那以后,,我就給村里放羊,放了三年,。放羊我干得也挺好,,我把隊里的羊教育得非常規(guī)矩,不吃莊稼,,只吃莊稼下面的草,。那個時候,我上午勞動,,下午放羊,,放羊之后又去打壩,每天也很累,,但是不當隊長,,不用操那么多的心,還是挺高興的,。
學習時報:那后來您為什么又重新當隊長了呢?
武剛文:近平來趙家河的時候,,我27歲。近平通過村里人了解到我之前的事,,他找到我說:“隨娃,,你還得當隊長?!?/p>
我說:“我不當了,,我當夠了?!?/p>
近平說:“不行,,你必須得當這個隊長。你當隊長能搞好生產(chǎn),?!?/p>
后來村里人跟我說:“近平讓你當隊長,你就當嘛,,近平覺得你這個人耿直,、誠實,還能干,,就想讓你當隊長呢,?!?/p>
可我這人脾氣倔,因為跟縣委書記吵架我才下來的,,現(xiàn)在誰讓我當隊長,,我也不當。
我脾氣雖然倔,,但近平有的是耐心,,他一次次找我談,讓我多為集體考慮,,要用自己的能力給全生產(chǎn)隊的人做貢獻。他還問我:“你聽不聽黨的話?不聽黨的話,,說明你覺悟不夠高,,我就給你辦學習班?!鼻扒昂蠛?,近平一共找我談了十多次,最后終于把我說動了,,我說:“行,,我當這個隊長?!彼f:“這就對了嘛!”
那個時候,,村子里有三個生產(chǎn)隊,近平讓我當?shù)诙a(chǎn)隊的隊長,。其實,,當生產(chǎn)隊長可費腦子了,比當個村黨支部書記還要復雜得多,,基本上隊里面社員的生產(chǎn),、生活、評工分,,都要隊長來安排,,安排得不合理,這個人多了點兒,,那個人少了點兒,,社員有意見,那就不中,。
因為我多年不當隊長,,碰到了一些困難。這時候近平就到我們二隊來,,幫助我解決一些困難,,他幫我管集體,,幫我開隊會。他這個人口才很好,,講得好,,講得實,處事又公道,,所以他一來,,無論什么困難都能解決。
我那個隊有二十來戶,,人多嘴雜,,主意也多。比如評工分的時候,,最容易出糾紛,,有的人干活多,有的人干活少,,評的時候不可能都一樣,。如果評得一樣,干活多的人就有意見;如果評得有多有少,,評得少的人就有意見,。我這人直來直去,不咋會調解矛盾,,評得少的人跟我嚷,,我也跟他們嚷。嚷來嚷去,,大家就說:“別嚷了!嚷有啥用!叫近平來!讓近平來給斷斷!”我們就去叫近平來出面,。他一來,每次都能調解得很好,,他說話能說在理上,,讓大家覺得心服口服,最后調解完了,,大家也都不說啥了,。
近平是個外來的知青,不是我們本村的人,,還比我小那么多,,還是個娃娃,但我就服他,,他說啥我也聽,。我這個人脾氣倔,縣委書記的話我都不聽,,我都敢跟他吵,,但我就聽近平的,,因為近平這人處事公道,說話在理,,他從不為自己考慮,,都是為大家考慮。
現(xiàn)在我七十多歲了,,老了,,耳朵也背,眼睛也花了,,現(xiàn)在我還聽近平的,,近平是國家主席嘛,如果他現(xiàn)在讓我當隊長,,我還當,。
“近平把糧票和錢壓在了碗底下”
學習時報:您好,聽說習近平到趙家河吃的第一頓飯就是在您家里,,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
聶瑞蘭:記得,近平到趙家河來,,是在我家吃的第一頓飯,。他來之前,我就想,,人家是北京的娃娃,,到咱趙家河這窮山溝了,第一頓飯,,算是接風,,咋也得讓人家娃娃吃好。
當時,,每家每戶一年才分到幾斤白面粉,,那一年分的白面我一直沒舍得吃,攢起來了,。近平來的那天,,我就把這些白面拿出來,搟了面條,,給他煮熱湯面吃,。煮面的時候,我又在鍋里打了個雞蛋,,這是我家自己喂的雞下的蛋,。我把熱湯面煮好,盛在一個白瓷碗里,,給近平端了過去,。
近平吃飯的時候,,我就把自家的娃娃趕到窯洞外面去耍。要不然,,娃娃站在旁邊看,,大人看娃娃可憐,給這個分一點,,那個分一點,,飯也吃不好,所以我就不讓娃娃到跟前來,。那頓飯,,近平吃得可香了,他吃飯很慢,,細嚼慢咽的,。
近平邊吃邊說:“嫂子,你做的這面條真香!”我說:“你吃著香就好,,多吃一點,,吃完再給你盛?!?/p>
近平吃完這一碗,,我又給他盛了一碗。吃完以后,,我問他:“吃飽了沒有?”
近平說:“吃飽了!”
學習時報:接下來他還和您聊了什么嗎?
聶瑞蘭:近平從兜里掏出來糧票和錢塞給我,,我說什么也不要,他拗不過我,,就走了,。等他走了以后,我去收拾桌子,。拿起碗后,,我才發(fā)現(xiàn)碗底下壓了一斤二兩糧票和三毛錢。那時候,,這些糧票和三毛錢,,可是超過這兩碗熱湯面幾倍的價值了。
過了一段時間,,近平又輪到我家吃派飯(派飯:由大隊干部指派社員家為外來客人做飯,,之后由大隊分配工分作為報酬)了,我一邊做飯一邊跟他拉話,。
我說:“近平,,咱做派飯掙工分,你不用給糧票和錢嘛!”
近平說:“這我知道。我有,,嫂子你就拿上嘛,。”
這次我給他做了燴豆面,,我特意用好豆面給他做的,。近平吃得可香了。
“可把近平急壞了”
學習時報:您好,,您當年也參與了打壩工作吧?請問您還記得當時的一些事情嗎?
趙福有:1973年,,我們打了一冬天的壩。開春的時候,,天還很冷,,黃土凍得很結實,還要用炮炸開凍土,。誰料,,突然有一天出了意外。放炮的時候,,一大塊凍土疙瘩從山上掉下來,把一個社員的腿給砸了,,當時他就走不了路了,,大家說:“哎呀,可能是骨折了!”
近平趕緊組織大家把這個社員抬回村里,,先放到窯洞的炕上,讓他休息,。近平又連忙安排人聯(lián)系縣上,,讓縣上派人來接這位受傷的社員,。出去聯(lián)系的人,先到鎮(zhèn)上,,再到縣里,,需要很長時間。這段時間,,近平就一直在這社員家門口等著,。我們說:“近平,你回去休息一下吧?!苯綌[擺手說:“不用,。”
受傷的社員在窯洞里面受罪,,派出去聯(lián)系的人又緊著不回來,。近平是又著急,又心疼,。
他就在這個受傷社員的窯洞外面走過來走過去,,走了很長時間,足足有幾百趟,。那次,,近平可真是急壞了。
學習時報:后來怎么樣了?
趙福有:好在,,這個社員及時得到了救治,,腿完全治好了,也沒落下什么毛病,。后來我們村里人議論這事說:“近平這娃心眼好呢,。”當時,,近平是我們村的駐隊社教干部,,是村里的領導,但社員受了傷,,咱同村的人也沒有他那么著急,。他把咱群眾的安危放在心上,咱不能忘,。
下篇
“近平幫我找豬”
學習時報:請問您記得習近平當年在你們村的一些事情嗎?
趙秀全:近平給我上過課,,也在我家吃過飯。不過我記得比較清楚的一件事,,是近平幫我找豬,。
有一天,我在喂豬之前,,先清一清豬圈,,就把豬放出來了,,等清完豬圈,那豬在院里待得挺老實,,我就松心(陜北方言,疏忽)了,,我想,一會兒我把豬食往圈里一放,,它自己就回去了。結果,,這家伙趁機就跑了!
我端著豬食盆子到院里,一看,,豬咋沒了?急得我呀,,把盆子往地上一撂,跳著腳兒地跑出去找,,一邊找一邊罵:“這缺德的豬,,你要是丟了,,這得是多大的損失啊?”找了一圈,我也沒看見豬在哪兒,,這么大個村子,,這么多山,要是豬順著路跑到別的地方去,,我咋也找不到了,。這個禍就算是闖下了。
我正垂頭喪氣往家里走呢,,剛到家門口,我一看,,近平從對面趕著那只豬回來了,,那個豬也是垂頭喪氣的,沒跑成嘛,,它心里可能也氣,。
近平一看見我,就說:“你咋不把豬圈好嘛!”
我說:“哎呀,,我沒留神,,就讓它跑了。近平,你咋找到的這豬?”
近平說:“我一看這豬,,就是你喂的那只,,就給你趕回來了。你咋不看好嘛?豬要圈好,,可不能讓它隨便跑,。咱們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可不敢粗心大意!”
我連聲答應:“是!是!”
雖然近平把我批評了一頓,,但我心里還是很高興;一是他說的在理,,我應該接受;二是豬找回來了,我們家也不會受損失了,。
“近平開會時我們不瞌睡”
學習時報:您好,,請問習近平到趙家河做社教工作時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趙勛功:近平來趙家河的時候,我是村里的會計,。我對他的印象可好了,,一有時間,總跟他拉話,。有時候,,近平也在我家吃飯。
近平來了以后,,經(jīng)常組織我們開會,,還辦夜校,組織我們這些年輕人識字,,還有唱歌,、跳舞,我們都很感興趣,,一聽說近平開會,,都趕緊過去。原來我們村干部組織社員開會,,我們去的時候都磨磨蹭蹭,,就是到了也不好好聽,底下拉話的拉話,,納鞋底的納鞋底,,瞌睡的瞌睡。但是近平跟我們開會,,我們都聽得可認真了,。因為啥?因為他講得可有意思了,講路線教育,,講咱農村的這些事,,特別實在,,都是跟我們社員密切相關的。除此之外,,他還講一些國內國外的大事,,講得清清楚楚,而且講得特別有意思,。我們很佩服他,,對他說:“近平,你這個腦瓜子,,真是了不得!”
近平在趙家河一直和我們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吃也跟我們吃一樣的東西,那時候能吃頓白面饃饃都是很困難的,,他輪流在我們社員家里吃飯,,也沒吃到什么好的。近平干活很能吃苦,,和我們干一樣的活,,比我們還下力氣。
他要回梁家河的時候,,我們幾個人送他,。我們也不想他走,但他是梁家河的知青,,還是要回到梁家河去,。當時我們都覺得,近平是個好后生,,都不舍得他走,。他在我們趙家河,給我們村里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打壩,、修梯田、開會,、辦夜校,,教給我們很多東西,教會很多人寫自己的名字……直到今天,,村里人還一直惦記著近平,,我們拉話的時候也經(jīng)常提起他。
“近平幫老漢拉車”
學習時報:趙勝利同志,,您好!習近平作為社教干部到趙家河“蹲點”期間,,您和他在工作和生活上接觸很多,,一起相處了幾個月,。請您講一講,,他到趙家河來工作的起因是什么?
趙勝利:1973年,我們延川縣的縣團委班子換屆,,北京知青陶海粟當選了縣團委書記,,縣團委當時負責安排到各村進行路線教育的人選。近平當時在梁家河插隊,,勞動非常積極,,生活上和當?shù)厣鐔T相處得非常融洽,群眾反映很好,,政治上也積極要求進步,,像他這樣的優(yōu)秀知識青年就很適合搞農村的政治宣傳。于是,,陶海粟就委派他到我們趙家河來“蹲點”(指駐扎在生產(chǎn)隊主持工作),,負責路線教育工作。
我和近平第一次見面就是在1973年的上半年,。近平來到我們趙家河村,,大約是三四月份,我記得那時候柳樹剛開始發(fā)芽,。近平從縣上搭車到了馮家坪公社,,再步行走到我們這里。他來的時候,,先是給我們簡單地作了自我介紹,,他說:“同志們好,我是咱們文安驛公社梁家河的插隊知青,,我叫習近平,。”我們大家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就這樣,,近平就成為我們的駐村干部,留了下來開始工作了,。
學習時報:你們和他熟悉了以后,,發(fā)現(xiàn)他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趙勝利:開始,我們跟他還不太熟,,倒是也沒覺得哪方面有什么特別之處,。等到相處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就發(fā)現(xiàn)近平這個人有很鮮明的特點,。
近平來之前,,我們村上開會,搞社教,,大家都沒什么興趣,,也懶洋洋地不愿意去,。那些政治啊,口號啊,,路線啊,,斗爭啊,批判啊……你說那些神仙打架的事,,跟我們山高皇帝遠的莊稼人有啥關系嘛?社員們對“社教”都沒興趣,,去“受教育”的時候也東拉西扯,不認真聽,。兩三百人,,一亂起來,會就沒法開了,。原來的社教干部和村干部經(jīng)常要維持秩序:“大家好好聽啊!別瞌睡了!別在下面開小會!”但是這也沒什么用,,大家就是提不起興趣。
但是,,自從近平來了,,只要他開會搞社教,大家都準時去,,會上秩序也特別好,,大家不僅認真聽,還能充分地跟近平交流,。當時,,我們隊里有個“俏皮話大王”叫任厚成,他說:“近平講話,,能把人聽憨了!(意思是“聽傻了,,聽呆了”,形容人聽的時候投入,、忘我的狀態(tài))”
學習時報:這是為什么呢?
趙勝利:就是因為近平講話特別實在,,特別有意思。他這個人,,從性格上來說,,待人很隨和,親和力很強,,而且知識豐富,,記憶力非常好,他和我們社員有很多共同語言,。而且,,他對各方面的知識掌握得都很多,政治、經(jīng)濟,、科學,、文化,各方面都了解,。他搞路線教育,也從來不是枯燥地說教,、喊口號,,而是寓教于樂,像拉家常一樣和大家交流,。而且他說的話題,,都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特別感興趣的事。
近平給我們講過,,他四五歲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一次見到了周恩來總理,周總理慈祥又親切,,拉著他的手,,還撫摸他的頭。當時我們聽了,,都羨慕得不得了,。毛主席、周總理,,都是我們崇敬的偉人,,能夠跟他們見上一面,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經(jīng)歷,。
我們村里的社員,,大部分都沒出過遠門,那時交通不便,,村里人甚至到鎮(zhèn)上,、縣上的次數(shù)都不多,更別提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近平就常給我們講中國的地理,、歷史、文化,,把我們這個國家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各地的風土人情,簡要概括地介紹給大家,。
同時,,他對于世界各國地理,、歷史的了解也非常廣泛。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都有什么大洲,,有什么國家,,各個國家的首都是什么……包括各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民族,、氣候情況,、地理環(huán)境……還包括著名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他都能說給大家聽,。
具體到一些歷史事件,近平講的就更有意思了,。有一次,,他給我們社員講當時在國際上影響非常大的“水門事件”,我們這些山溝里的農民,,對“美帝國主義”一無所知,,更不知道“水門”是啥,完全都不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近平就非常耐心細致地給我們講,,甚至把相關的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特點、美國兩黨之間的“驢象之爭”等相關的知識都給我們普及了一遍,。一晚上講不完,,近平就來個“且聽下回分解”,第二天晚上接著給我們講,。還有一次,,近平把他看過的一部名叫《三笑》的電影講給我們聽。這部片子的情節(jié)比較復雜,,但是他看了以后,,卻一直記得非常清楚,把整個故事給我們從頭到尾講出來,,講得又生動,,又有趣。我們聽得聚精會神,,如癡如醉,。有的社員手里夾著一支香煙都忘了吸,突然感覺到燙手了才連忙扔掉,。
近平把這些親身經(jīng)歷,、政治常識、國內國際的具體情況、文化藝術,,還有北京的一些新鮮事等有趣的內容,,結合他的社教工作一起講給大家,這樣他的工作開展得就非常順利,。那時候,,我們社員也特別愛聽近平給我們“講課”,跟他拉話,,和他交流,,學政治,學文化,,學文藝,讀書,,看報,。從中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自從近平來到我們村,,我們村就變得特別紅火:白天我們一起勞動,“戰(zhàn)天斗地”;晚上開會,,聊得熱火朝天,,大家笑聲不斷。散會以后,,我和趙志功還會和近平拉話,,說說勞動的事,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制訂接下來的生產(chǎn)計劃,,經(jīng)常拉到深夜。
學習時報:習近平當時作為趙家河的社教干部,,除政治教育工作以外,,基建、生產(chǎn)等方面也是他主要負責嗎?
趙勝利:是的,。作為駐村“蹲點”的社教干部,,近平當時負責的工作一方面是宣傳黨的政策,做社員的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圍繞政府下達的任務來安排工作,,領導社員生產(chǎn)建設,。
你別看當時近平還沒有入黨,但他已經(jīng)擔負起了村黨支部書記的很多職責,,他不單是在青年中間主持團委的工作,,而且黨支部的工作他都參與,都安排,都領導,,并且都做得很好,。這是很不容易的。
近平來了以后,,面對的首先就是基建方面的一個決策,。我們趙家河一直在爭論的一個問題,就是治理神車溝,。這個山溝,,我們一部分社員想要打壩,增加土地;另一部分社員反對,,認為打壩不妥,。當時對干不干這個工程,大家的意見一直不統(tǒng)一,。
近平覺得這個事不能再拖了,,立即組織我們村里開會,探討這個問題,。會上,,大家暢所欲言,有的說:“打壩行不通,,一到夏天,,山洪如果下來,就把莊稼都淹了,。損失怎么辦?”有的說:“洪水如果不來,,打下的糧食可是實實在在的。你要不打這個壩,,等于神車溝年年荒廢著,,每年都損失幾百畝的糧食!”我和老書記贊成干,很多人不贊成干,,大家各說各的理,,爭執(zhí)不下,有人看近平一直聽著不說話,,就問他:“近平,,你是什么看法?你覺得應不應該打這個壩?”近平說:“應該打,?!?/p>
一錘定音,全村社員沒有一個人再爭執(zhí)了,,第二天,,近平帶著我們就開干了,。白天大干,晚上夜戰(zhàn),,不到三個月,,我們就把神車溝平平整整地填好了,打好了壩,,趙家河這一下就增加了近百畝的土地,。而且壩地易于灌溉,是高產(chǎn)地?,F(xiàn)在,,這塊壩地還在大量種植玉米,每年的產(chǎn)量都很高,。
學習時報:請您講一講“知青林”的故事,。
趙勝利:知青林的位置在麻花溝,其實它和神車溝的這塊壩地有直接的關系,。因為這塊壩地打得很好,,縣團委書記陶海粟在1974年的春天,,組織全縣各公社,、大隊的團委書記到我們趙家河村來參觀學習。當時,,團委書記們都是步行來的,,一人扛著一捆縣團委統(tǒng)一購買的樹苗。上午參觀神車溝壩地,、開會,、學習。中午吃完飯,,大家就都到麻花溝去植樹造林,,種好樹,澆了水,,大家各回各家,。
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那些幾尺高的小樹苗,,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成了參天大樹,。我們村里人給這片樹林起名叫作知青林。這片樹林就在我們村口的必經(jīng)之路旁邊,,我路過那片樹林的時候,,經(jīng)常會在那兒站一會兒,,風吹起來的時候,樹葉沙沙作響,,鋪天蓋地的,,很有氣勢。那里的景色很美,,特別是金秋時節(jié),,就像一幅油畫,有人或車輛路過那里的時候,,都會多望上幾眼,。
近平在趙家河的半年多時間里,像政治教育,、辦掃盲學習班,、農田基本建設、糧食生產(chǎn),、培養(yǎng)基層干部等工作,,他都安排得非常緊湊,非常有計劃性,,一件接一件地干,,在他回梁家河之前,也都扎扎實實地完成了,。所以,,他在趙家河待的這七八個月時間,看起來非常短暫,,但是給我們村帶來的變化是很深刻的,。
學習時報:這七八個月的時間里,您一直和他在一起工作,,他還有一些什么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請您回憶一下,。
趙勝利:有兩件小事。一件事是近平自己修了一個廁所的事,。他住的窯洞外不遠處,,有個廁所,這個廁所是公用的,,住這排窯洞的人,,還有路過的人都會用這個廁所。但是這個廁所非常小,,也非常簡陋,。當時陜北農村,生活很艱苦,,對于上廁所就更不講究,。挖個坑,,周圍隨便用木頭、秸稈,、土坯一擋,,上面蓋個草棚子,就當廁所了,。所以俗稱“茅廁”,。男人站在里面方便,有時外面路過的婦女都能看見,。
近平來了不久,,就動手修了一個男女分開的公共廁所。他把舊的廁所拆掉,,重新用磚和石頭砌,,擴大了面積,又加高了圍墻,,一間男廁,,一間女廁,都是分開的,,寬敞多了,,而且隱秘性比較好。大家一看,,這樣確實很方便,,就紛紛效仿,在他的帶動下,,村里的社員們也都紛紛改造自己家的廁所,。不久之后,,趙家河的廁所基本都改成了磚石結構的,。
還有一件事,是近平幫助一位老漢拉車的事情,。有一次,,我和近平一起到馮家坪公社去開會,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弓著腰很吃力地拉著架子車。我一看,,這位老漢我認識,,他是馮家坪人,名叫馮俊德,。我跟馮俊德打了個招呼,,接下來,,還沒等我說話,近平就走上前對他說:“老大爺,,您這么大年紀,,還能拉得動車?”馮俊德說:“能成!”近平說:“來,我?guī)湍憷欢?”馮俊德也確實累了,,一看這個年輕小伙來幫他,,就很高興,說:“好啊,,多謝你了,。”近平就把車接了過來,,拉起來就走,。
我說:“馮大爺,你這車上拉的是什么?”
馮俊德說:“這是我從自留地剛剛采收的旱煙葉,,拉回家烤一烤,。”
馮俊德又問近平:“后生,,你是哪里的?我之前沒見過你,。”近平回答說:“我是北京來延川插隊的知青,,在趙家河搞路線教育,,我們現(xiàn)在到公社去開個會?!瘪T俊德說:“北京的娃,,這架子車拉得倒好哩?!苯秸f:“經(jīng)常干,,就熟了?!瘪T俊德問他:“你叫什么名字?”近平回答:“我叫習近平,。”
馮俊德說:“你姓習?這個姓可不多見,。我老漢活了七十多年,,就知道一個姓習的,就是我們陜北鬧革命的習仲勛,?!?/p>
近平說:“老大爺,你知道習仲勛?”
馮俊德說:“那咋能不知道嘛!那時候劉志丹,、習仲勛在我們陜北鬧革命,。劉志丹管軍隊,,是軍委主席;習仲勛管政府,是政府主席,。他像你現(xiàn)在這樣的年紀,,就當上了‘娃娃主席’,我們陜北人,,都知道習仲勛,。”
近平說:“我就是習仲勛的兒子,?!瘪T俊德吃了一驚,喜得大聲說:“哎呀,,好后生,,原來你就是習仲勛的兒子!”我們三個一路走,一路拉話,,很快就到了馮家坪,。馮俊德和近平拉了一路的話,兩個人仿佛成了忘年交,,到了馮俊德的家門口了,,他請近平和我到他家里去坐一會兒,喝口水,。近平說:“不了,,謝謝,我還要去公社開會呢,。以后有機會咱們再拉話,。”
從這以后,,馮俊德逢人就講“習仲勛的兒子幫我拉車”的事情,,每次講起的時候都很興奮,很自豪,,當然還免不了讓我當見證人,。他說:“這事,,趙家河的趙勝利看見了——習仲勛的兒子幫我拉過車,。領導人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