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經(jīng)濟日報》2月12日報道,,春節(jié)前夕,李嘉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到港人的居住面積越來越小,,“心里不舒服”,。的確,近年來香港新推出的樓盤單位面積越來越小,,使許多香港市民感到“不舒服”,。
上月,美國市場研究公司Demographia公布了《2017年國際住房可負擔性調(diào)查報告(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 2017)》,,報告對9個國家的406個城市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jié)論:中國香港將是2017年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而這已經(jīng)是香港連續(xù)第七年占據(jù)該榜單首位了。
對于房價這一港人最關心的問題,,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加快、加大土地及房屋的供應量,。
香港年輕人買房難:首付需啃老工資漲不過房價
剛過完年,,在香港工作已超過6年的林琦(化名)正在惆悵,房東又一次提出了漲房租,。
她所租住的房子位于香港港島區(qū)的南邊,,這一套面積只有345平方英尺(約32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住著她和她的兩個室友,。目前這套房子的租金是每月13000港元(約合人民幣11500元),,平攤在每個人的頭上每個月需要繳納4333港元的房租。而房東這一次要漲房租1000港元,,漲幅達到7.7%,。
林琦工作已經(jīng)6年,,有了些許積蓄,,她開始考慮自己置業(yè)。
在香港,,以一套400萬港元的房子為例,,一般最低兩成首付即80萬港元,,還需要一系列的費用:印花稅9萬港元、律師費2000港元,、屋契25000港元,、代理傭金4萬港元、按揭保險保費5.28萬港元……這意味著需要另備20.98萬港元用作額外前期開銷,,共100.98萬港元,。
如果像林琦一樣還未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那么還需要額外支付高達60萬港元買家印花稅,,共160.98萬港元,。
林琦所處的行業(yè)在香港并不算高薪,月收入只有2萬港元左右,,工作6年也就存了約50萬港元,,那么剩下的逾百萬港元只能向父母伸手借了。
像林琦一樣,,香港許多年輕人近來買房,,都是靠父母幫忙。
美聯(lián)物業(yè)在春節(jié)前夕,,通過電話訪問近5年首次置業(yè)的客戶,,在香港,,有38%的人是靠父母或其他家人幫忙支付首付。美聯(lián)物業(yè)稱,,香港靠父母支付首付的情況并不算特別普遍,,但目前已經(jīng)有抬頭的趨勢,未來具有一定的增長可能,。
嚴格限制未能遏制樓價飆升迷你戶型大受追捧
香港的多次民意調(diào)查表明,,房屋問題是港人最關心的問題。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梁振英自上任以來,,一直把解決香港市民置業(yè)問題擺在施政中的重要位置,。
過去4年,香港特區(qū)政府采取了“雙辣招”等調(diào)控房價措施,,多次成功遏制外來資本對香港樓市的投資和炒賣需求,。但是,香港市民置業(yè)的問題仍然未能很好解決,。目前,,樓價高、租金貴仍是困擾香港民眾的嚴峻民生問題,。
2月6日,香港“啟德1號”樓盤一套約149平方米的住宅以4819.8萬港幣的價格成交,,每平方米價格約合28.65萬元人民幣,,再創(chuàng)該地區(qū)新高。
“啟德1號”樓盤是香港特區(qū)政府推出的“港人港地”項目,,售賣方式及租賃條件都有嚴格限制:只能售與香港永久居民,,且不得以公司名義購買;在轉(zhuǎn)售或出租時均必須取得政府有關部門同意,,租約最多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