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改善貧困的生活,,一直是全社會共同關(guān)注的話題,。當(dāng)前各地正因地制宜推出多種手段進行扶貧,其中,,異地搬遷就是一種扶貧的重要手段,。
黃興洪兄弟倆,,從小在貴州省黔南州的大山里長大,。山里土地貧瘠,石漠化現(xiàn)象突出,,辛苦耕作一年下來,,收成僅夠維持一家人的口糧,日子過得十分窘迫,。這天吃過早飯,,43歲的黃興洪坐在火堆旁和哥哥聊起了搬家的事情,因為很快,,他們就將離開這座生活了30多年的破舊木屋,,走出大山,搬進縣城里的樓房,,開始嶄新的生活。
黃興洪家所在的代京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全部位于地質(zhì)災(zāi)害區(qū),由于當(dāng)?shù)厣礁咂露?,不通公路,,?dāng)?shù)匕傩丈a(chǎn)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都需要靠人背肩扛,,才能運到大山深處的村里,。
貴州省惠水縣斷杉鎮(zhèn)代京村村民黃興洪:要兩個人才可以拿一包化肥到家里,,我一個人扛不了,。五天六天趕一次集,就為了一包鹽也要走一個上午,,下午才能回來,。
黃興洪的家是一間破舊的木頭房子,早已風(fēng)雨飄搖,,用竹片編織成的席子,,便是房子的墻壁。不僅漏風(fēng),,屋頂還會漏雨,。而在代京村,每家每戶的房子幾乎都和黃興洪家的一樣破舊不堪,。
黃興洪:睡覺很冷,,覺都睡不著,就是這樣的,。
貴州省惠水縣屬于滇黔桂集中連片石漠化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51013人,占到全縣總?cè)丝诘?1%,。而在貴州全省,,2015年共有貧困人口493萬,他們大多分布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山區(qū),、石漠化地區(qū),,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自然因素成為脫貧的巨大障礙,。
貴州省省長孫志剛:因為貴州92%的國土面積都是山地,,過去交通不便,山高路遠,,進不來出不去,,貧困人口大多住在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第一個攻堅戰(zhàn)就是要易地搬遷扶貧。我們搬遷的任務(wù)在全國是最重的,,我們要搬130萬人,。
從2015年底開始,貴州省圍繞“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和50戶以下,、貧困發(fā)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精準(zhǔn)識別出全省“十三五”需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0萬人,加上7654個整體搬遷自然村寨中需同步搬遷人口32.5萬人,,共需搬遷162.5萬人,。2016年實施搬遷11萬戶、4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6萬人,,整體搬遷貧困自然村寨達到39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