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榮:“匠 黎明”,,也就是說這個銀錠是在一個叫黎明的銀匠鋪里鑄造的,,就是這個意思,;黎明,,就是這個銀鋪的頭,,或者叫做負責人,。
從鑄造工藝上看,這7塊銀錠正面依稀可見水波一樣的紋路,,底部則布滿了蜂窩一樣的孔洞,。專家介紹,這恰恰是判定銀錠成色,、純度好壞高低的重要標準,。
周衛(wèi)榮:澆鑄過程中,,白銀凝固釋放氣體,形成的孔洞叫蜂窩,,在底部,;它的表面會形成絲紋,表明銀錠成色比較高,,如果說摻雜了10%的銅,,肯定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專家介紹,,這些50兩的銀錠應為官銀,。在我國古代相當長的時間內,銀錠的最大制式為50兩,,其重量約為現在的1900克左右,。民間或個人持有使用的多為10兩以下的碎銀。
周衛(wèi)榮:一兩紋銀可以買到幾百斤大米,,在當時兩口之家,,一年的糧食差不多了。所以它的購買力是非常大的,。金銀萬萬五,,買到成都府是不成問題的。
自張獻忠江口沉銀后,,川蜀一帶流傳著“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的民謠,,彰顯著張獻忠沉銀的巨大數量。但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禁止采礦,,明代自產的白銀數量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