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往往只在“一瞬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人認為國家安全距離自己“十萬八千里”,做出事不關己的姿態(tài);還有一些人對自己的保密意識很有自信,認為自己時刻都可以做到“守口如瓶”,。然而,事實上,泄密只在一瞬間,必須隨時提高警惕,。
許多看似普通的行為,都隱藏著間諜的玄機。那么,境外間諜組織策反,一般都有哪些“套路”呢?
通過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公布的間諜案件,記者梳理發(fā)現,一般有四大“隱藏攻擊伎倆”,。
首先是拍攝照片,。如果有人以雜志、報紙約稿等名義,找你拍攝敏感照片,并許諾重金,那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經進入間諜策反的名單,。
二是請教問題,。一些在國防、部隊等機構工作的人員,更容易成為間諜瞄準的對象,間諜分子通常打著請教問題的名義,套取軍事情報,。
三是網絡兼職,。在很多網上兼職背后,也藏著間諜的身影。尤其是一些在校大學生,、中學生在網上求職或網聊過程中,被境外間諜盯上,。最初給對方提供信息時,這些被盯上的在校學生并不知情,但有部分人在覺察對方身份后,仍因貪利而持續(xù)配合,直至被逮住。
據了解,在境外間諜組織通過網絡策反在校學生的案例中,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主要以積極兌現酬金的形式吸引和黏住學生,兼以要挾等手段,但不見面,。涉案學生多數是個體行為,。在較為惡劣的案例中,境外間諜會誘導、建議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同學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