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9日電題:同心捧月照天山 砥礪奮進著華章——全國對口援疆20年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丁建剛、關俏俏,、符曉波
從帕米爾高原到準噶爾盆地,,從塔里木河畔到天山腳下,一幢幢彩鋼板覆頂的安居房替代了紅柳芭子房,,一條條平坦順直的柏油路代替了泥路沙道,,一座座“衛(wèi)星工廠”讓種地放羊的農牧民穿上工裝拿工資……行走天山南北,沒有人能忽視中國西陲正在發(fā)生的巨變,。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全國對口援疆創(chuàng)下的共和國歷史之最:支援地域最廣、涉及人口最多,、資金投入最大,、援助領域最全,新疆因此迎來歷史上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最大,、民生受益最多的時期。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各省份的支持,。自1997年首批對口支援新疆干部抵疆后,20年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部委、19省市貫徹落實中央治疆方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近兩萬名援疆干部和技術人才西出陽關,,致力解決受援地各族群眾的問題,極大地促進了新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發(fā)展進步,。
民生優(yōu)先基礎改善人心暖
住上了安居富民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自來水,、享受免費上學……因為援疆支持,這些“紅利”正成為天山南北各族居民的“標配”,。
新疆發(fā)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對口援疆特別是新一輪對口援疆啟動后,新疆民生受益最大,?!笆濉惫矊嵤┰椖?161個,投入資金580.3億元,。在此期間,,500多萬各族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20多萬勞動力穩(wěn)定就業(yè),,新建學校222所,,基層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秋季,,祖輩喝“澇壩水”的和田居民,,有望用上“北京標準”的自來水,徹底告別苦咸水,。這一歷史性的變化是北京援疆實施的民生工程,,“真情援疆”“首善標準”讓連片貧困面最大的和田綠洲變了模樣。
走進由江蘇援建的阿合奇縣阿合奇鎮(zhèn)無錫新村,,座座嶄新小樓排列整齊,,條條筆直的柏油路縱橫通達,村里文化室,、廣場,、便民超市配套齊全,農牧民家水,、電,、暖、氣,、廁一應俱全,。
“真不敢想我們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這是黨的好政策和對口援疆給我們帶來的好福氣,?!蹦撩褓I買提·吾肉孜說,,以前住土坯房一下雨全家蹚泥水,如今冬天不用生爐子,,還用上了自來水和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