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最初在香港任二等秘書的外交官,,從1985年開始就與中國結緣,。從此之后,他的職業(yè)生涯就與中國聯(lián)系在了一起,。1991年回國后,,他又于1998年再次到北京任職,而且一待就是三年,。
2007年,,他又從美國華盛頓來到中國。這一次,,他半開玩笑似的對印度外交部的官員說:你要么讓我去北京做駐華大使,要么就讓我去中國南方的廣州做總領事,?!奥犝f又要被派往中國,我很高興,,我跟北京很熟,,在印度外交部,像我這樣有中國經(jīng)驗的就一兩個,?!?/p>
多年來,他與中國發(fā)生了不少浪漫的故事,,比如他生平第一次在北京看到了雪,。他自認為是“中國通”,但是這位中國通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我1988年坐火車經(jīng)過深圳,,當時我完全沒在意有深圳這樣一個地方,我沒想到一個小漁村會在短短的20多年里發(fā)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p>
2008年,班浩然在擔任印度駐廣州總領館總領事時接受媒體采訪,,當被問及“中國有哪些值得印度學習的地方”時,,他曾表示:中國有許多經(jīng)驗值得印度學習。一是這些年來,,印度也成立了特區(qū),,但與中國特區(qū)不同,,印度的特區(qū)面積沒那么大,但只要有人提出申請,,印度甚至可以為一個公司設立一個特區(qū),。和中國一樣,這些特區(qū)里的企業(yè)大都是外向型的,。
二是從中國的成功中印度充分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中國的高速公路非常發(fā)達,機場和港口設施非常完善,,產(chǎn)品從工廠到機場或者港口,,可能只需要兩三天。但在印度,,這一過程可能長達7到10天,,盡管印度一些產(chǎn)品的成本可能比中國更低,但加上交通費用,,就很可能超過中國,。印度基礎設施跟不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水平,我們也需要像中國那樣加大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