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周,,“五一”將至。88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此時仍在三亞南繁基地上忙碌,。這位在人類反饑餓史上寫下最光輝一頁的科學家,,未敢頤養(yǎng)天年,,一心琢磨著加速實現他的兩個“限期”新夢想:
1
培育出更高產優(yōu)質的超級稻品種。讓超級稻百畝連片攻關不斷自我超越,,實現18噸每公頃目標,;
2
化灘涂為良田,鹽堿地里稻花飄香,。培育出耐鹽堿高產海水稻良種,推廣1億畝高產海水稻,。
兩個新夢想,,
老人給自己定的“有效期”,
是2020年,。
老爺子的新夢想,,
有望如期實現嗎?
“18噸每公頃,,我們已有技術路線”
“18噸每公頃,,我們已有技術路線?!痹∑綀F隊核心育種家鄧啟云,,給科技日報記者的回答,很有信心,。
鄧啟云,,我國超級稻百畝片第二期、三期,、四期目標攻關成功品種“Y兩優(yōu)1號”,、“Y兩優(yōu)2號”和“Y兩優(yōu)900”的培育者?!盎趯Χi梗亞種間雜種優(yōu)勢利用,、水稻動態(tài)理想株型塑造,和分子標記育種技術,,我們獲得了兩個有望實現18噸每公頃目標的潛力品種,。”
其一,,為去年通過國審的“Y兩優(yōu)957”,。它是“Y兩優(yōu)1號”、“Y兩優(yōu)2號”和“Y兩優(yōu)900”三品種“同母異父”的兄弟,。品種增產潛力大,,米質可達國標2級優(yōu)米質標準。
不過,,他更看好最新培育,、有望通過長江中下游國審的“旺兩優(yōu)950”,。“通過分子標記育種技術,,我們把‘大?;颉瘜胨挠H本。通過親本改造,,該品種‘千粒重’增加了2-3克,。比以往超級稻品種中這一指標的最高數值,提高了10%以上,。因此,,產量潛力比‘Y兩優(yōu)957’更大。結合我們‘四良配套’綜合技術體系,,今年有望在小面積種植中,,實現18噸每公頃目標?!?/p>
同時,,鄧啟云表示,在袁隆平院士三系法,、兩系法雜交育種系統方法下,,水稻穩(wěn)步增產仍很有潛力。
播撒176份材料尋覓可推廣的高產海水稻
“我們在南繁基地培育出的176份海水稻材料,,即將播種五大典型鹽堿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說,。
海水稻,,并非生長在海水中,它的土壤為鹽堿地,。通常,,水稻品種耐鹽度在3‰以下。在世界“半咸水”地區(qū),,現已發(fā)現多種耐鹽度為3‰至12‰的野生水稻資源,,但普遍低產?!鞍胍吧鸂顟B(tài)的海水稻品種,,畝產只在100公斤左右。而只有畝產300公斤以上的高產耐鹽海水稻,,才有種植推廣性,。”袁隆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