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對于英雄烈士保護立法的推進,,正是“新時代要有新時代的精氣神”的體現(xiàn),。
立法震懾“精日”分子(圖源:中國網(wǎng))
4月2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會議第二次審議,。作為中國首部保護英雄烈士的專門立法,草案二次審議稿中增加了“褻瀆英雄烈士事跡,、精神,,宣揚、美化侵略戰(zhàn)爭和侵略行為,,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條例。
近年來,,一些打著“重寫歷史”“范式轉換”“還原真相”等旗號,,鼓吹“告別革命”,大肆歪曲歷史,、詆毀英雄,。這種通過惡搞作品戲謔經(jīng)典、抹黑英雄以博取眼球的做法,,看似是一種娛樂,,其實在不斷解構主流價值觀、國家記憶和社會共同情感,。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胡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對于英雄烈士保護立法的推進,正是“新時代要有新時代的精氣神”的體現(xiàn),。
近幾年來,,不管是對抗日英雄的戲謔,還是對經(jīng)典歷史作品的惡搞,,頻頻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從2015年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污蔑,到利用邱少云的惡搞來進行營銷,,包括此前對黃繼光史實的否定,,這些對于英雄烈士的扭曲與褻瀆,表達出的是對歷史敬畏之心的缺乏,,是歷史觀和價值觀的扭曲,。再加上近日來社會上頻頻出現(xiàn)的所謂“精日”分子,屢屢挑戰(zhàn)民族尊嚴底線,,造成了及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首先,胡欣表示,草案的二次審議體現(xiàn)出弘揚民族精神和正氣的決心,。近年來,,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在社會物質生活急速提升時,,需要堅持補足精神之鈣,,因此,國家也高度重視弘揚民族正氣,。
其次,,通過法律的保護,提高英雄烈士的社會地位,,幫助全社會形成尊重英烈,、學習英烈的導向,特別是提高軍人在社會中的尊崇地位,,是符合當前開展的“傳承紅色基因”的主題精神教育的行動,。
第三,推動對英雄烈士保護的立法也體現(xiàn)了依法治國的方針,,胡欣表示,,面對近日來出現(xiàn)的“精日”等一些褻瀆歷史的行為,不能只靠民族情緒和社會輿論去批判,,還要通過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制度,,利用法律手段來規(guī)范和約束。
此外,,世界軍事強國都強調傳承對英烈的敬重,,并貫穿于青少年的教育之中,中國也是如此,。胡欣表示,,此次推動立法,對褻瀆英雄烈士事跡加以嚴懲,,是為了突出英烈的歷史功勛和社會地位,。這也是維護國家安全、強化民族尊嚴的最基本價值導向,。本該是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卻有人在英雄紀念碑前做出各種不雅動作,,甚至將墓碑踢倒,,這種對英烈陵墓、紀念碑等不尊重的行為,,玷污了社會風氣,,亟待糾偏懲劣。
最后,早前社會上出現(xiàn)的“哈日”“哈韓”的現(xiàn)象,,是對于社會潮流和文化潮流的追尋,,而近來出現(xiàn)的“精日”現(xiàn)象則是一種對于政治的侵蝕和歷史觀的扭曲,。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人們接收到越來越繁雜的外來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較量中,,如果不能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管控,,文化滲透可能會對社會思想造成負面影響,這種負面效應需要通過法律來遏制和懲戒,。因此,,胡欣強調,《英雄烈士保護法(草案)》的審議,,可以幫助我們在隱形復雜的文化爭奪戰(zhàn)中鞏固陣地,。(海外網(wǎng) 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