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見,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于北京時間2019年7月19日晚間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天宮二號:中國空間站的探路者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也是目前我國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器,,它從軌道設計到任務要求都為我國未來空間站的建設打下了基礎,。
天宮二號的運行軌道距地球393公里,比天宮一號高50公里,,這也是未來我國空間站的運行軌道,??梢猿浞譃楹罄m(xù)建造空間站積累經(jīng)驗,,驗證空間站交會對接技術,進一步提高交會對接的可靠性。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2016年9月15日發(fā)射入軌以來,,先后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完成4次交會對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天宮二號曾降低軌道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獨家回應
而在完成了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相關任務之后,,天宮二號又在太空里獨自飛行了22個月,。這期間,曾有外媒報道天宮二號在有一段時間里運行軌道高度不斷降低,,從通常393公里的高度下降到295公里,,因此猜測天宮二號即將隕落。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首次向本臺記者公開了這一事件的真相,。
實際上,這是天宮二號團隊主動做出的實驗,。因為天宮二號通過貨運飛船的補加,,推進劑有很多富裕。利用富裕的推進劑,,有意識地把軌道降低,,來開展一些對地探測。實驗完成以后,,軌道又重新抬高到393公里的高度,。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天宮二號如何受控離軌
由于天宮二號已經(jīng)完成了它所要完成的所有任務和試驗,圓滿完成使命,,繼續(xù)飛行下去,,也只能檢驗天宮二號自身平臺可靠性,同時還需占用大量資源,。綜合考慮,,安排它主動的離軌。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再入大氣層,,是在地面人員的控制下進行“受控離軌”的,。由于天宮二號經(jīng)過大氣層時是要被燒毀的,,那么為什么還要對它進行控制?又是如何進行控制的呢,?
朱樅鵬介紹:目前運行在較低軌道的航天器,,如低軌衛(wèi)星、無人飛船等在結束使命或者出現(xiàn)故障之后,,往往會墜入大氣層燒毀。但是一些較大的航天器在燒毀之后,,也會存在部分殘骸掉落,,因此必須在它進入大氣層前對其進行計算和控制,才能保證它的殘骸隕落在預定的安全區(qū)域,。
在國際上慣例,,對于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航天器,特別質量比較大的,,都要求進行受控離軌,,受控就是主動把它再入軌道,使它的有可能剩余的殘骸,,讓它的落點落到海洋上面,。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天宮二號受控離軌要經(jīng)歷兩次變軌
第一次是從393公里高度的圓軌道變至200公里的近地點橢圓軌道。觀察一段時間后,,進行第二次變軌,,使它的近地點到70公里以下,進入大氣層后燒毀,。
天宮二號再入大氣層時,,大約以每秒7.6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快速飛行,在如此高速的狀態(tài)下與大氣摩擦產(chǎn)生上千度的高溫,,同時再加上大氣阻力的影響,,天宮二號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會燃燒解體。
一些高熔點的材料,,在十幾分鐘內可能無法燃燒殆盡,,產(chǎn)生殘骸。因此需要事先計算殘骸落區(qū),,確保安全,。
天宮二號:在太空里的1037天
在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以及推進劑在軌補加任務的同時,在天宮二號上還開展了大量的空間科學試驗以及空間應用試驗,,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重大應用效益的成果,。
比如,天宮二號上的“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儀”,,能夠實現(xiàn)多角度對地成像,。
天宮二號上還搭載了植物培養(yǎng)箱,,里面種植著水稻和擬南芥。以往的太空植物培養(yǎng)實驗周期都不超過20天,,只能展開幼苗階段的實驗,,而這次在天宮二號上,我國首次在空間完成“從種子到種子”全過程的空間植物培養(yǎng)實驗,,也為我國在未來的空間站上開展同類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
同時,,在天宮二號上面,還搭載著世界首臺空間冷原子鐘,,它是目前人類研究出來的最精準的鐘,此前,,太空中的熱原子鐘已達到300萬年誤差一秒的精度,而搭載在天宮二號上面的冷原子鐘更進一步,,達到了3000萬年誤差少于一秒的超高精度。
你好,,中國空間站
此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圓滿完成,,我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項實施,,制定“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一步是發(fā)射載人飛船,,建成相關配套工程并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是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為最終階段,,就是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guī)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目標,,由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完成,,實現(xiàn)了航天員的天地往返,。神舟七號到“神舟十號”以及天宮一號任務,則完成第二步空間交會對接等所有技術的驗證,。天宮二號是第二步中的第二個階段,,對未來我國建造空間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后成功將1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1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實現(xiàn)11名航天員共14人次太空飛行和安全返回,。
據(jù)了解,,中國空間站命名“天宮”,設計壽命10年,,通過維護維修進一步延長壽命,。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天和”,、實驗艙1“問天”和實驗艙2“夢天”,每個艙段規(guī)模20噸級,。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目前空間站已經(jīng)進入正樣研制,計劃2022年前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