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范孟泰愛廠如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恢復和發(fā)展鞍鋼生產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孟泰精神引領下,,鞍鋼人不斷生產優(yōu)質鋼材支持國家建設的同時,奔赴全國各地援建大型鋼廠,,將鋼鐵火種播撒全國,。
20世紀70年代,遼寧叫響“只要骨頭不散架,,拼命也要建遼化”口號,,建起了我國首個大型化纖基地,國產“的確良”從此走進千家萬戶,。
第一臺輪式拖拉機,、第一輛大功率內燃機車……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貢獻了無數個“第一”,,為國家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立下卓越功勛。
而今,,憑借雄厚的產業(yè)基礎和不懈的進取,、創(chuàng)新精神,遼寧正讓“中國制造”邁向更高端,,尋求“從有到優(yōu)”的轉型升級,。
這是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yè)機器人生產車間(2017年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近年來,,沈陽鼓風機集團相繼在為建設國家核電項目配套的第三代核主泵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使我國石油、化工,、冶金,、國防等領域的關鍵設備實現(xiàn)國產化,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擁有了“中國芯”,。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大連光洋集團成功研制出國產機床的數控系統(tǒng)和核心部件,;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yè)機器人,、協(xié)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5大系列產品;軋制出新中國第一根重軌的鞍鋼集團,,生產出占全國市場份額7成的高速重軌……
按照新一輪振興政策將東北建設成為“一帶五基地”的定位,,近年來,遼寧省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業(yè)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zhàn)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的目標,在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綠色化上發(fā)力。
目前,,遼寧通用航空,、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等行業(yè)的發(fā)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集成電路裝備與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領先全國的石化,、冶金等行業(yè),,正在向精深加工、新型材料方向邁進,。
遼寧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申世英說,,產自遼寧的國之重器,助力“中國制造”挺起脊梁,。
拼版照片上圖:1992年,,40歲的陳玉芳(左二)一家在遼寧撫順市的老房子中(陳玉芳提供),;下圖:2018年9月28日,,66歲的陳玉芳(右二)一家在遼寧撫順市東華園社區(qū)的家中(新華社記者楊青攝)。新華社發(fā)
激活動能勢頭強勁
30多年前,,從東北大學教師崗位下海的劉積仁蹣跚起步,,開辦中國第一家軟件上市公司、建設第一個軟件園,、研制第一臺自主知識產權CT機,。如今,他創(chuàng)建的東軟集團在全球擁有1.8萬名員工,,在國內建立8個區(qū)域總部,,產品銷往1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像東軟集團一樣異軍突起的科技企業(yè),讓遼寧經濟充滿活力和韌性,。
從沈陽市防爆器械廠當年的“驚天第一破”,,到今天東北特鋼破產重整后實現(xiàn)涅槃重生;從東北制藥主動混改后業(yè)績不斷攀升,,到52戶省屬企業(yè)向社會公開推介,,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遼寧沖破束縛的努力從未停止。
3月6日,,工人在葫蘆島益豐(集團)運動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加工泳衣,。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
北京,偉大祖國的首都,,古老而欣欣向榮的文明高地,。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冬看長城風雪,,夏聽故宮蟬鳴,。春游頤和登萬壽,,秋在天壇賞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