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巨變折射雪域高原新生活
西藏民族大學秦漢校區(qū)建設現(xiàn)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明年,,新校區(qū)將投入使用,。
“辦學條件的變化,是學校變化的冰山一角,?!蔽鞑孛褡宕髮W副校長史本林介紹,西藏公學1965年更名為西藏民族學院,,2015年更名為西藏民族大學,,學校各項設施和生活條件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學科體系,。
72歲的維色拉姆是學校1982屆的畢業(yè)生,,在舊社會當了12年農(nóng)奴的她,如今已從那曲市中級人民法院退休?,F(xiàn)在,,她的孫子達娃扎西也就讀于西藏民族大學。
西藏民族大學街舞社團成員在練習街舞(10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鍵攝
“我那時候去學校,,先坐汽車到青海,然后乘火車到學校,,需要幾天時間?,F(xiàn)在孫子上學可以直接坐火車或者飛機了,進出西藏的交通發(fā)展真是太快了,?!本S色拉姆說,過去青磚墻灰瓦頂?shù)钠椒俊⑺奚岷推D苦的求學生活,,早已成為她講給孫子的故事,。
西藏自治區(qū)原黨委副書記巴桑是西藏公學的第一批學員。她曾經(jīng)是舊西藏一貧如洗的奴隸,,1959年中斷西藏公學的學習,返藏參加平叛和民主改革,,后來成長為黨的高級領導干部,,擔任過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等職務。
在舊西藏,,通行了幾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中規(guī)定婦女屬于“下等下級人”,,其“命價”為一根草繩。巴桑說,,西藏的婦女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新西藏,才能有今天的地位,,才能有參與決策的權利,。
西藏民族大學一角(10月1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面向西藏書寫民族團結佳話
西藏民族大學圖書館里,,一頁頁生活記錄,、教學筆記,生動記錄著建校初期老師對學生的關愛,。
“由于多數(shù)學生剛翻身解放,,他們沒有睡過床鋪,晚上仍然習慣睡在地上,。為了讓他們適應內(nèi)地生活,,老師們選擇跟學生同住、同吃,、同學習,、同勞動,晚上等學生睡著了,,還要看看學生被子是不是蓋好了,。”86歲的張元坤教授說,,最初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漢字一個不識,,藏文一個也不會,老師只能從拼音開始教起,。
西藏民族大學學生在鋼琴自習室練習鋼琴(10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