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漢文帝的主墓會繼續(xù)發(fā)掘嗎,?漢陵考古隊隊長回應
“我們把這筆財富留給后人,,等到技術成熟,、他們的研究需要,,再繼續(xù)發(fā)掘。現(xiàn)在需要做的是,好好保護這些陵墓?!?/p>
新京報記者吳采倩實習生 李欣然 孫卿悅
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公布了漢文帝霸陵所在地確定為陜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而非史料記載的鳳凰嘴。這一成果破解了漢文帝陵墓位置的千古之謎,,也讓漢陵考古項目備受關注,。作為漢陵考古隊隊長,馬永嬴這兩天忙得像個陀螺,,在完成日??脊殴ぷ鞯耐瑫r,還要面對突然涌來的各路關切,?!皼]想到這次會受到那么多關注,大家看到的只是我們的高光時刻,?!?/p>
▲馬永嬴(左一)在考古現(xiàn)場,。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探尋大地,來補證歷史,?!痹隈R永嬴看來,這正是考古工作的意義所在,,如同霸陵考古隊院里立著的那塊刻字大石——“叩坤補史”,。
從鳳凰嘴到江村大墓,千年的謬誤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被修正?12月15日,,新京報記者與馬永嬴聊了聊霸陵往事,。
━━━━━
霸陵位置何以成為千古之謎?
新京報:漢文帝霸陵選址白鹿原可能是什么原因,?
馬永嬴:漢文帝已經(jīng)逝去,,沒法再告訴我們準確答案,一切都只能基于合理猜測,。
我與焦南峰老師曾合撰《西漢帝陵選址研究》一文,,系統(tǒng)分析了西漢帝陵選址受到諸如傳統(tǒng)葬俗、風水思想,、政治形勢以及皇帝個人好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我們看來,漢文帝霸陵選址白鹿原,,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解決其母薄太后的喪葬禮儀問題,;二是政治需要,為了扼守交通要道,,防御東方諸侯,;三是文帝個人情感因素的影響,囿于種種原因,,他本人可能并不希望葬在父親身邊,。
新京報:為什么鳳凰嘴會被誤認為是霸陵所在?
馬永嬴:這個謬誤有多方面的原因,。
典型的西漢帝陵封土一般都有30多米高,,據(jù)測算,其土方量可達30多萬立方米,,需要動用大量勞動力,。漢文帝考慮到節(jié)儉民力,臨終留下遺詔:“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這是什么意思呢,?他希望入葬的陵墓,,原始地貌是什么樣就什么樣,不要人為封土,。
朝代更迭,,漢文帝霸陵因沒有封土,后人很難找到,。但竇皇后陵有封土,,位置很明確,,有人猜測漢文帝的霸陵也在附近。而在其北邊2000米的位置,,剛好有一個鳳凰嘴,,從灞河谷地往上看,氣勢俱全,。后人就推測,,漢文帝的霸陵就在鳳凰嘴。
▲世傳為漢文帝霸陵的鳳凰嘴,。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曾提到,霸陵在白鹿原上面,。元代駱天驤在編纂的《類編長安志》中記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門東四十里白鹿原北鳳凰嘴下?!币虼?,后人認為鳳凰嘴就是漢文帝霸陵的封土。
━━━━━
漢文帝霸陵如何現(xiàn)世,?
新京報:起初江村大墓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
馬永嬴:首先,我們查閱了大量關于霸陵的文獻,,發(fā)現(xiàn)關于霸陵在鳳凰嘴的記載未必準確,。另外,此前也曾進行過多次考古工作,,1966年,、1975年,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王學理先生等對霸陵,、南陵(薄太后陵)的從葬坑進行了搶救發(fā)掘,;1980年代,劉慶柱,、李毓芳先生對霸陵,、南陵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測量工作,。
2006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霸陵陵區(qū)進行搶救性勘探和試掘,發(fā)現(xiàn)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為確定霸陵的具體位置提供了重要線索,。當時,我們只能推斷這是一個級別很高的陵墓,,但無法確認墓主是誰,。
▲探方航拍照,。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1年到2013年,,根據(jù)西漢帝陵大遺址考古工作計劃,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員帶隊對霸陵,、南陵陵區(qū)展開了大范圍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大致探明了兩座陵區(qū)遺存的分布范圍與形制布局。但我們還是缺乏直接的證據(jù)證明這是漢文帝霸陵,,例如寫有“霸陵”二字的文物等,。
2017年,關鍵性證據(jù)出現(xiàn)了,。我們發(fā)現(xiàn)了竇皇后陵和江村大墓的外圍有更大范圍的陵園園墻遺存,,這說明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處于一個大陵園中。西漢的皇帝和皇后合葬使用的是“同塋異穴”的葬制,,而同一個大陵園體現(xiàn)的就是“同塋”,。
新京報:如何證明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霸陵?
馬永嬴:主要有四方面的證據(jù),。第一,,江村大墓有4條墓道,呈“亞”字形,。在漢代,,這是最高級別的墓葬形制,只有皇帝皇后可以使用,;第二,,在外藏坑發(fā)現(xiàn)了官印,比如“中司空印”等,,這說明外藏坑象征地下官署機構,,數(shù)量眾多的外藏坑圍繞江村大墓,它的墓主非皇帝莫屬,;第三,,竇皇后陵和江村大墓的外圍有更大范圍的陵園園墻遺存,這說明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處于一個大陵園中,,體現(xiàn)了“同塋異穴”的葬制,;第四,對鳳凰嘴進行考古勘察后,,沒有發(fā)現(xiàn)墓葬和相關文物,。
▲江村大墓出土的印章,。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京報: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有哪些重要意義,?
馬永嬴:確定江村大墓是漢文帝霸陵,,具有四層重要意義。
第一,,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漢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當時是西漢轉型的過渡時期,,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政治思想都在發(fā)生改變,,這些必然會反映在帝陵制度上。霸陵位置的確定,,以及陵園形制的掌握,,彌補了西漢帝陵發(fā)展演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西漢帝陵制度的考古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有助于研究西漢政治制度發(fā)展演變。霸陵的雙重陵園,、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機構的外藏坑圍繞帝陵布局等,均為西漢帝陵中最早出現(xiàn),,表明了皇帝獨尊,、中央集權的西漢帝國政治理念的初步確立。
第三,,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我們找到了真正的霸陵,這有利于后續(xù)對遺址本體的保護,。
第四,,南陵出土了較多帶有動物形象的金銀器,包括熊,、狼,、豹子等。這些金銀器具有典型草原文化風格,,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流,,這也可能與漢文帝曾受封為代王的經(jīng)歷有關。
▲南陵出土的金飾小件,。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
“漢文帝主墓暫時不會進行發(fā)掘”
新京報:考古隊接下來有哪些計劃?
馬永嬴:首先把我們沒做完的考古發(fā)掘工作繼續(xù)做完,,另外,,考古資料的整理研究也要加快進度。
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協(xié)助地方政府盡快出臺霸陵,、南陵的保護規(guī)劃,,切實有效地保護好這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霸陵陵區(qū)航拍全景圖,。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京報:漢文帝的主墓會繼續(xù)發(fā)掘嗎,?
馬永嬴:不會,。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文物政策規(guī)定,,皇帝皇后級別的陵墓不能隨便發(fā)掘,;二是我們的文物保護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而這些墓里可能會出現(xiàn)大量脆弱質的物品,,比如漆,、木器、絲綢制品等,,現(xiàn)在還沒有有效的保護技術,。
所以,我們把這筆財富留給后人,,等到技術成熟,、他們的研究需要,再繼續(xù)發(fā)掘?,F(xiàn)在需要做的是,,好好保護這些陵墓。
▲江村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繪著衣式陶俑,。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新京報:如何看待此次考古成果引發(fā)的關注?
馬永嬴:說實話,,我沒想到關注度會這么高?,F(xiàn)在,大家對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關心了,,公民素質也越來越高了,。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想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也需要這樣的關注度,。
━━━━━
“我們通過探尋大地,來補證歷史”
新京報:考古工作人員的日常是什么樣的,?
馬永嬴:我們是一個考古科研項目,,但又與其他的科研項目不一樣,我們要到野外去做發(fā)掘工作,。我們常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挖坑的”,。考古工作者是通過文物,、遺址來研究歷史文化,,需要實物進行研究。
在我們考古隊的院里,,立著一塊石頭,,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先生給我們題寫了“叩坤補史”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我們的工作性質——通過探尋大地,,來補證歷史,。
▲霸陵考古隊院內刻有“叩坤補史”字樣的大石,。新京報記者吳采倩攝
新京報:你當初為什么選擇考古工作,?
馬永嬴:我本來學的是法律專業(yè),但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考古單位,。一開始做的是行政工作,,但我對歷史很感興趣,就跟領導申請去了業(yè)務科室,,開始做考古工作,。1995年,我開始從事西漢帝陵的研究,。
這次考古成果發(fā)布,,是我們的高光時刻。高光散去,,我們又回到田間地頭,,繼續(xù)櫛風沐雨地工作,晚上回來還要查閱史料,,做研究工作,,挺辛苦的。但每當我們有所發(fā)現(xiàn),,或弄清楚一個問題時,,就特別有成就感。
▲考古工作者在發(fā)掘文物,。來源: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以這次的考古項目為例,我們在南陵進行搶救性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了盜洞,,沒有抱太大希望。沒想到挖下去的時候,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彩繪陶俑,。當時太興奮了,,感覺像是中了頭彩。每當發(fā)掘有所收獲時,,我們都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新京報:未來有哪些心愿嗎?
馬永嬴:希望能推動在這兒建一個遺址博物館,,用于保護和展示霸陵,、南陵的發(fā)掘成果,也能讓更多人了解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