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中國行丨古人竟然也求“代購”,?在簡牘中感受千年前的煙火氣
簡牘是對我國古代用于書寫文字的竹,、木材質(zhì)載體的概稱。在紙張普及之前,,簡牘記錄下了泱泱華夏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甘肅不僅是近代以來最早發(fā)現(xiàn)漢簡的地方,也是百年來出土簡牘最多的地方之一,。
總臺央視記者張蕓:甘肅出土的漢簡有6萬多枚,占全國出土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其中有將近4萬枚的漢簡保存在這里——甘肅簡牘博物館,。
在甘肅簡牘博物館,記者見到了兩枚珍貴的木簡,,詳細地勾勒出2000多年古代絲綢之路東段的路線圖,。
總臺央視記者張蕓:這里保存著兩枚國寶級的里程木簡,第一枚是出土于居延的里程木簡,,我們可以看到它上面記錄了從長安到氐池的共20個驛置地點具體的里程道次,;第二枚木簡是出土于懸泉置的里程木簡,它記錄的是從蒼松到淵泉,,一共14個驛置地點具體的里程道次,。這兩枚里程簡合在一起,就是舉世聞名大家熟知的古絲綢之路東段路線,。
甘肅簡牘博物館講解員趙子婧:剛好兩枚里程簡的路線接力勾勒出古絲綢之路的東段路線,為我們揭秘了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的真實走向。在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為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項目,也入選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歷史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