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電動自行車的人,,最近可能在關注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車,,符合新國標嗎,?
就在本月第一天起,,有三項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也被稱為新國標公布。標準涉及電動自行車的充電器,,電池,,歸根結底是要增強安全性。目前,,我國現(xiàn)有的電動自行車有不少老舊車,、改裝車就不符合新的國標要求,該如何讓大眾淘汰不合格的舊車,?
此前,,商務部等五部門下發(fā)了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的通知,所有省份也都出臺了以舊換新的實施細則,。統(tǒng)計顯示,截至本周,,已經置換了超50萬輛,,那么各地的置換工作是怎么開展的,老百姓該怎么置換,?守住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底線,,主管部門和新國標又給了消費者,生產商哪些經驗和啟示,?
從本月起,,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將不得生產和銷售,。新國標最大的變化,,就是對防止改裝、防火阻燃,、限制車速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中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較大,如何讓目前跑在路上,、停在街邊的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盡快完成替換,,就成了關注焦點。上個月,,商務部等五部門下發(fā)通知,,要求支持和規(guī)范全國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最近在浙江湖州,,就有不少消費者對以舊換新頗有興趣,。
一位69歲的車主,,出于行車安全考慮,,準備盡快換一輛新車,,而另一些顧客,主要是被此次的優(yōu)惠力度所吸引,,加之目前的舊車存在使用問題,,于是前來以舊換新。
在湖州街頭,,不少車行都打出了以舊換新廣告,。平時主要依賴電動自行車通勤的代學文,此前已經看好了一輛心儀車型,,于是決定本周騎著舊車,、前來換新。
店主先透過當?shù)卣辗招〕绦?,為代學文線上申請了以舊換新,隨后對他的舊車進行了折舊定價,,最終商定,,這輛開了四年的舊車能折抵500元左右。隨后,,兩人回到店里選購新車,。
湖州消費者在選購新車時,將會獲得“車輛價格20%”的補貼,,但最高補貼不超過500元,。代學文看上的這款車2400元,他就能獲得20%也就是480元換新補貼,。加之回收的舊車能折抵500元,,最終,他只花了1400多元就把原價2400元的新車開回了家,。
浙江湖州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處副處長唐丹:這部分補貼是由財政來承擔的,首先商家在銷售價格中直接扣除,,由商家進行墊付,,然后待商家將所有的材料報到系統(tǒng)后臺,由市場監(jiān)管,、商務和公安部門聯(lián)合審核通過之后,,再由財政直接補貼給商家。
在以舊換新中,,就有消費者擔心店家提前漲價,,最后即便有補貼,優(yōu)惠力度也不盡如人意,對此,,湖州對全市400余家參與此次活動的店家做出了規(guī)范,。
當?shù)氐昙冶硎?,冬季往往是電動自行車的銷售淡季,,但得益于以舊換新措施,本月的銷售量明顯高于往年同期,,按照湖州市的實施細則,,此次優(yōu)惠將持續(xù)到今年年底,于是前來咨詢和選購的市民還有不少,。
在當?shù)厥斜O(jiān)部門看來,,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不僅是為了促進新車銷售,,更重要的是,,將不符合新國標的淘汰車輛,盡快回收上來,,降低風險隱患,。
對于收回的舊車,也有市民表示擔憂:商家是否會把舊車進行改裝并重新銷售,?最終使得舊車再次回流市場,。與此同時,,隨著店門口換下來的舊車越積越多,,處置問題也受到關注。
浙江湖州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處副處長唐丹:所有的舊車都是直接交到回收公司,,進行報廢拆解,然后出具相應的報廢回收證明,,商家才能享受到先行墊付的補貼,,確保舊的車輛不會二次流入市場。
每天上午八點,,湖州市都有回收公司統(tǒng)一收走舊車。商務部等五部門此前發(fā)布的通知,,就要求回收環(huán)節(jié)注意存儲安全,,銷售門店做到“一日一清”。本周二,,商務部表示,,全國所有省份均出臺了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實施細則,全國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已超50萬輛,。
在現(xiàn)實使用中,,電動自行車駕駛者,,總是希望車速能在原有限制的基礎上再快一些,載重能高一些,,跑得更久一點,。于是,就有了一些改速,、加換電池的需求,。而一些線下門店,也會想讓車順利賣出,,就提供修改幫助,。這就使得很多電動自行車,在改裝后的隱患中前進,,甚至有了“越限速越快”的現(xiàn)象,。這次新國標有一個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安全”是第一考量,,提出在技術上增加篡改難度,,降低改裝風險。同時規(guī)定,,不符合新規(guī)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得進行生產銷售,,也不予以辦理登記上牌。那么,,不符合新規(guī)的車輛如何處理,,企業(yè)又是怎樣推出符合標準的新車呢?
這里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一家主要從事廢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置及再利用的公司,每天都有大量在全國各地報廢電池運往這里,,等待回收處理,。
為了形象地描述這些退役電池潛在的可回收利用價值,,有人把它比喻成“城市礦山”,。這家工廠每天可以處理1000噸廢舊電池,一年可達30萬噸,。隨著各地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xù)推進,,成批從廢舊電動自行車上取下的鉛酸電池,和其他可以利用的零部件被運往此處,,等待著一次從舊到新的轉變,。
電動自行車鉛酸電池因含鉛,如果回收處理不當會對人體危害極大,還會造成水體,、土壤嚴重污染,,被國家列為危險廢物。
以往回收商販,、廢品收購站也是回收鏈條中的一環(huán),,但是人員分散,門檻較低,。當前,,商家推出“以舊換新”,大多不分品牌,,只要是電動自行車就可以到任一品牌門店折價換新,,而換下來的廢舊車輛就需要盡快從門店送往有回收處理資質的工廠進行專業(yè)處理。
在上海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舊車的回收、轉運,、拆解處置等信息都會上傳到以舊換實施服務平臺,,由專業(yè)運輸公司上門收取,再送到有資質的整車回收拆解企業(yè)進行處置,。當?shù)乇O(jiān)管部門也會對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監(jiān)督抽查,,防范亂拆亂賣,致使舊車,、廢舊蓄電池再次流入市場,。
11月1日,,修訂后的電動自行車強制性國家標準限制了塑料件使用比例,;明確控制器,、蓄電池,、充電器應具有互認協(xié)同功能,從技術上增加篡改難度,。與此同時,,不符合新規(guī)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得進行生產、銷售,,也不予以辦理登記上牌,。為了確保行業(yè)平穩(wěn)過渡,標準實施后,,政策給予了銷售方一定過渡期,,以消化按照老標準生產的合規(guī)庫存車輛。
過渡期同樣也給到了生產方,以便其著手設計生產符合新標準的電池和車輛產品,。這家江蘇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yè),,在調整中還設計了新技術手段對電池進行追蹤,若發(fā)現(xiàn)試圖進行改裝,,車輛后臺系統(tǒng)能及時監(jiān)測,,以此防止非法改裝電池的危險行為。
我國是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高的國家,,根據(jù)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3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超過3.5億輛,,這意味著平均每四人就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在這一交通工具如此多的背景下,城市的非機動車道路建設和停放管理有沒有跟上,,就直接決定了行人和駕駛者的安全性和便利程度,,那么電動車與機動車、行人的路權,,哪一方應該讓步,?怎么騎、怎么停才安全,?
在我國千萬人口城市中,,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過500萬的城市共有7座,廣州就在其中,。廣東話中又稱電單車為“電雞”,,這是由于電動自行車小巧便捷,但出色的敏捷性不光帶來便利,,也時而制造道路上的混亂,。
廣州市公安交警部門數(shù)據(jù)顯示,,這兩年里,,每年查處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都超過100萬宗。目前,,當?shù)匾呀涢_展了交通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加大了監(jiān)督執(zhí)法的頻率。此外,,廣州還計劃對電動自行車實行信用管理,,將交通違法行為與個人信用掛鉤,以此提高騎行者的交通安全意識,。
自三年前廣州電動自行車通行政策“由禁改限”以來,,電動自行車數(shù)量呈井噴式增長,,據(jù)廣州市公安交警部門統(tǒng)計,截至2024年9月,,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數(shù)量為540萬輛,,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約4000輛、每月上牌約10萬輛的速度增長,。因此治理成為交警部門的工作難題,。就在兩個月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已經表決通過了《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guī)定》,,之中就提到了通行方面的管理規(guī)定,,目前,城市內多處已試點進行了一些道路的適配性改造,。
改造之前,,一路口存在非機動車路權不明晰、進出口車道不匹配,、公交站臺區(qū)域行人與非機動車混行等三方面問題,。改造后,減少了駕駛人選擇車道及變道的延誤時間,,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例如這樣的設計,還有兩個月前剛剛開通的金沙洲大橋非機動車專屬過橋通道,,作為較早建設的大橋之一,,建設初期并沒有考慮非機動車如何過橋,因此這座橋梁下,,堵塞和交通事故頻頻發(fā)生,。
通過“路權”的再分配,,電動自行車不用再去占用其他車道甚至人行道,。而部分城市早期的道路規(guī)劃時,沒有開辟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后期的建設速度,,也很難跟上電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這是當下各地都頻發(fā)停放與通行亂象的原因之一?,F(xiàn)在,,還有其他地方有關部門也回應,,也將準備規(guī)劃獨立非機動車道,。
在五年前,電動自行車一直屬于“野蠻生長”階段,,行業(yè)里只有一部1999年發(fā)布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中國作為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高的國家,,這一領域已經逐漸跟上步伐。今年,,交管部門已經出臺了多項政策,,例如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引導性文件從5月1日開始實施;電動自行車的鋰離子電池強制性國家標準也于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甚至5年前實施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即“新國標”,也將重新開啟修訂工作,。多重政策相繼出臺,,但同樣,也需要駕駛者提高安全駕駛的意識,,兩者并行,,才能促進這一份便利與安全。
電動自行車上路,,一邊連著千家萬戶的民生需求,,另一邊連著道路安全的治理。如何主動適應電動自行車增加的現(xiàn)狀,,是包括城市管理者,、生產廠家、銷售商以及使用者都需要努力的,,借此“新國標”的實施,,希望各方都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畢竟電動自行車安全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