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湖北省博物館發(fā)布鎮(zhèn)館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復原像,,揭開鄖縣人1號、2號的“神秘面紗”,。這是世界上首次對距今10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開展的科學的相貌復原工作,,對古人類化石相貌復原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據了解,1989年5月18日,,文物普查隊員在湖北鄖縣發(fā)現(xiàn)了第1具(1號)古人類頭骨化石,。1990年6月15日,在該地考古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第2具(2號)古人類頭骨化石,。1994年,,著名的古人類學家賈蘭坡先生根據化石的出土地將其命名為“鄖縣人”。根據頭骨特征,,屬于直立人類型,,定名為“鄖縣直立人”,根據古地磁法測定,,化石大致距今100萬年,。2022年5月18日,在同一地層再次驚現(xiàn)第3具(3號)古人類頭骨化石,,年代距今約100萬年,。
△鄖縣人1號頭骨化石
△鄖縣人2號頭骨化石
“湖北省鄖縣人頭骨化石高精度掃描及相貌復原研究”工作于2017年6月啟動,由湖北省博物館,、山西大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組成的強大科研團隊,歷時近八年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研究步驟分為高精度掃描頭骨化石和顱骨相貌復原兩個部分:研究團隊首先通過高精度工業(yè)級掃描儀,多次掃描鄖縣人1號,、2號頭骨化石,,科學、精準重建鄖縣人頭骨化石模型,;然后以顱骨為基礎,,以人體頭面部的解剖學規(guī)律為依據,在顱骨模型影像上,,借助雕塑,、繪畫和計算機圖像等造型技術手段,塑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肌膚,、毛發(fā)等細部,,重建顱骨的生前面貌。
研究顯示,,一號頭骨化石,,女性,年齡25—45歲,,距今約100萬年,;二號頭骨化石,男性,,年齡25—45歲,,距今約100萬年。
△鄖縣人1號頭骨化石相貌復原像
△鄖縣人2號頭骨化石相貌復原像
據了解,,“鄖縣人”頭骨化石是迄今歐亞內陸發(fā)現(xiàn)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填補了人類演化鏈條中從元謀人、藍田人到北京人之間100萬年時間節(jié)點的缺憾,,為研究東亞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特別是在探討東亞古人類演化模式、東亞直立人來源以及與智人之間的演化關系等重大課題上具有重要價值,,為實證中華大地百萬年人類演化史,,講好東方人類故鄉(xiāng)先民演化和文化發(fā)展的故事,提供了關鍵節(jié)點的重要依據與信息,。
(總臺記者彭照 李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