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李文慧記者寧迪)“4200米的海拔高度,,夜間溫度又很低,,大風吹過的時候人都站不穩(wěn),。”國家隧道應急救援中鐵二局西藏隊(以下簡稱“隧道救援西藏隊”)隊長陳厚簡日前向記者講述這幾天在震后的嘎旦村建設活動板房,、追趕工期的難點,。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截至1月10日15時,,已有54間活動板房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長所鄉(xiāng)嘎旦村建起來了,。
嘎旦村是定日縣長所鄉(xiāng)的下轄行政村,也是西藏定日“1.07”6.8級地震中受損較為嚴重的村子之一,,房屋坍塌率達90%,,正值寒冬,,災民們急需安全舒適的暫住空間,。自地震發(fā)生后,各方力量迅速響應,,其中,,中國中鐵總承包分公司某工程指揮部主動和當地政府對接聯系,緊急調配活動板房運往西藏受災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
駐守在嘎旦村的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安能”)救援隊伍在接收到板房材料開始運輸的消息后,,于1月8日開始對安全場地進行選址,并對場地進行清運,、平整,。1月9日,活動板房材料抵達嘎旦村,,趕來支援的隧道救援西藏隊與中國安能救援隊開始了搭建工作,。
1月9日,西藏定日縣長所鄉(xiāng)嘎旦村,,救援隊員正在把折疊板房從車上卸下,。飛光鵬/攝
中國安能救援隊專職副指揮長李波介紹,相較于應急帳篷,,嘎旦村活動板房是鋼結構填充保溫隔熱材料,,具有更好的保暖效果和抗風沙能力,,能給村民帶來更好保障,這也是安置點要加緊建設板房的原因,。記者了解到,,嘎旦村震區(qū)每間活動板房約有18平方米的使用面積,結合村內62戶村民的需求,,預計在嘎旦村要搭建100間,。
在嘎旦村的施工現場,板房安裝通常是順利的,,風力不大,、日照充足時,從吊機把折疊板房放置到地面,,到9位救援隊員配合將板房展開,,把最后的螺絲錨固,整個安裝過程僅需要2分19秒,。
但有時嫻熟的操作抵不過自然條件,。“1月9日我們遇到了3次(5級以上的風),,主要時間在下午5點到9點時間段,。”陳厚簡說,,風力過大的時候,,施工隊員們不得不暫時停工。
“會加班,,但盡量不通宵,。”李波說這句話時正在為因大風而延誤的工期擔憂,。直到1月10日零時,,與陣風打了幾次照面的施工隊還在繼續(xù)工作。隨著夜晚溫度的降低,,加之光線不足,,施工的條件也越來越差。與此同時,,現場能夠容納板房的空間也不足了,,施工隊需要一邊平整場地、開闊空間,,一邊繼續(xù)搭建板房,。
艱難的一夜過去了。為了盡快讓附近受災嚴重的村民住上板房,,中國安能救援隊的10名技術人員通宵擬定搭建方案,,并于1月10日早上趕赴新場地開展工作,。除了嘎旦村,玉白村也建起了活動板房,。李波告訴記者,,現在中國安能也在和其他幾個村子村干部商量板房建設方案,陸續(xù)將有更多災民住進活動板房,。談到“趕工期”這件事,,陳厚簡對記者說,他是“5·12”汶川地震的親歷者,,看到這里有老人,、孩子,不忍他們受苦,,現在自己又是國家隊的一員,,“這樣做是我的責任”。
1月10日,,西藏定日縣長所鄉(xiāng)嘎旦村,,救援隊員正在進行板房的搭建工作。飛光鵬/攝
1月10日,,西藏定日縣長所鄉(xiāng)嘎旦村,,救援隊員正在進行板房的搭建工作。飛光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