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月6日電
題:南海博物館:聽“深藍寶藏”訴古今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夏天
一束光“照亮”海底,,泥沙難掩其瑰麗色彩,。100米,、470米、1000米……直到指針指向1500米,,炫彩斑斕的“深藍寶藏”從黑暗中浮現(xiàn)——一艘船堆滿了超10萬件造型多樣,、紋飾精美的瓷器,,一艘船堆滿了百年未腐的原木。
這是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6號展廳入口處還原模擬的考古場景,。自2024年9月“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開展以來,,已有近115萬人次經(jīng)由此處,一賞藏于深海的遺珍,。這座位于瓊海市潭門鎮(zhèn)的博物館,,逐漸成為游客海南之旅的青睞之地。
2023年至2024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xué)院深海科學(xué)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lián)合組隊,,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開展了三個階段的深??脊耪{(diào)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該遺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文物工作者使用深潛設(shè)備對水下文物進行提取,。(國家文物局供圖)
“這是我國首次對水下千米級深度古代沉船遺址開展系統(tǒng)、科學(xué)的考古調(diào)查,、記錄與研究工作,。”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建忠介紹,,我國終于在南海叩開水下考古的“深藍之門”,。
在“深藍寶藏”近千平方米的展廳里,策展團隊精心挑選了400余件(套)文物展品,,分為“探淵尋珍”“水府琳瑯”“巧繕煥新”三個部分,,通過還原考古調(diào)查、文物提取與保護修復(fù)工作全過程,,帶領(lǐng)觀眾走近這兩處封存海底的“時光寶盒”,。
這是從一號沉船遺址出水的琺華彩瓷器。新華社記者楊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