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不少當?shù)厥忻衲矫麃砜词?。京華時報記者陶冉攝
石龍左側的一塊石頭上,,按原狀復制的石虎也已受損,。
府河和南河的匯合處即是“江口沉銀”的地方,。
原標題:無證據(jù)證實石龍有關張獻忠沉銀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qū)江口鎮(zhèn)石龍村的石龍清淤維護工程正式啟動,,當?shù)亓鱾鞯耐{“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被認為與明末張獻忠在此處附近“江口沉銀”有關,,甚至被稱為“尋銀訣”,,更增添了石龍的神秘感,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
京華時報記者從彭山文物部門了解到,,文獻記載該石龍雕刻于宋代、張獻忠“江口沉銀”發(fā)生于明末,,并無文獻,、出土文物等證據(jù)證明兩者之間存在關系,流傳的童謠也未明確指向張獻忠“江口沉銀”,。
雕刻在山溝里的石龍
石龍雕刻位于石龍村的石龍溝,,在山溝里的一處半山腰上。昨天下午,,京華時報記者趕到現(xiàn)場時,,多名當?shù)厝苏谑埾路蕉哑鍪^,準備做成堡坎,,防止石龍周圍再被泥土及滑坡掩埋,。
石龍的龍頭朝下,龍尾朝上,,龍身盤踞在石壁上,,龍鱗龍爪清晰可見,活靈活現(xiàn),,但龍尾附近仍被泥土覆蓋,,尚未完全清理干凈。龍身左側有一條細細的清泉從山上流下,。
彭山區(qū)文管所的文物保護管理員趙尚春也正在這里忙活,。他介紹,該石壁材質為紅砂石,,浮雕有鏤空部分,,龍頭位置原有一處方口井,象征著石龍在吸水,,雕刻于宋代,,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因年代久遠,被泥土覆蓋,,但龍身左側的清泉始終未斷流,。
彭山區(qū)文管所所長吳天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該石龍是全國少見的,、保存完整的高浮雕摩崖造像,,造型完美、雕刻精湛,,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趙尚春介紹,文革時期,,因山體滑坡,、雨水沖刷,石龍再次出現(xiàn),。1982年,,當?shù)卮_定要清理石龍上的泥土。1984年春,,彭山縣文管所將覆蓋物清除,,石龍方展現(xiàn)全貌,當時他們在龍頭旁修建了一個水池蓄水,。但因資金緊張疏于維護,,時間久了,水池及部分石龍龍體又被泥土覆蓋,。
在爭取到資金后,經(jīng)四川省文物管理部門批準,,今年3月14日,,石龍清淤維護工程全面啟動,被掩埋的龍頭和龍身將再次現(xiàn)世,。彭山區(qū)外宣辦副主任梁衛(wèi)東介紹,,他們預計將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完成清淤維護工程。
童謠指石龍石虎蘊含財富
石龍左側的一塊石頭上,,還有一尊石虎,。當今的彭山縣志記載,石龍鑿于原宋代伏虎寺(今不存在)山門外,,與之相對的石虎在文革期間已被損毀,,后當?shù)卣赵瓨臃略煲蛔穑蚴馁|量不夠好,,虎頭又自然損毀,。
據(jù)當?shù)匚墓懿块T介紹,相關文物專家通過對該石龍的雕刻藝術進行研究,,推斷該石龍雕刻于宋代,,至今應有千年歷史,。
清朝嘉慶年間《彭山縣志·雜識》已對該石龍有記載,“石龍,,彭山縣治東十五里,。其形肖龍,首爪蜿蜒,,髻髭迸露,,鱗甲崢嶸,有持雨拿云之勢,,長三,、四丈許,若經(jīng)神工鬼斧者然,,與石虎山相對,。諺云:‘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蓋即此也”,。當今的彭山縣志稱,,石龍系高浮雕,長17米,,身徑0.7米,。
石龍右下方不遠處,還有兩處摩崖題詞,。
一處題詞署名徐原烈(又名幼常),,標題是《石龍溝》,但該題詞中部分字跡已難分辨,。據(jù)介紹,,徐原烈是民國時期彭山縣的編志局局長,對江口地方進行編志史料時,,對石龍做了題詞,。
另一處題詞寫著,“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中華寶藏興,民族昭千古”,,署名為“幼常再題”,。
當?shù)卮迕穹Q,當?shù)亓鱾髦笆垖κ?,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的童謠?!皬奈覀冏嫔暇烷_始流傳,,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一位60多歲的村民說,。
彭山區(qū)委宣傳部外宣辦副主任梁衛(wèi)東稱,,在中國,龍一般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但為何宋人會在石龍溝這個山溝里雕刻這樣一條精美的石龍,,目前尚無考證。
沉銀遺址或將全面發(fā)掘
石龍石虎向西直線距離約1500米的地方,,是府河和南河的匯合處,,也就是正史《明史》、地方志《彭山縣志》所記載的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地方,。
張獻忠是明末農(nóng)民軍領袖,,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登基成為大西皇帝,。但張獻忠的大西皇帝沒能做多久,。1646年,清軍由陜南入川,,攻打張獻忠,。同年11月,大西軍被清軍包圍,。張獻忠匆忙出城迎戰(zhàn),,被射死在鳳凰山(今四川南溪縣北)。
清初《蜀難紀實》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因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于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里面,,讓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打撈上來。但后來部隊遭到阻擊,,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銀兩沉入江中。
此后300年間,,“江口沉銀”始終不曾被忘記,。據(jù)縣志記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有漁民在江口河中獲得一把刀鞘,,轉報到了總督孫士毅那里,,他派人到江口打撈多日,“獲銀萬兩并珠寶玉器等物”,。
太平天國時期,,清咸豐帝讓成都將軍裕瑞在此處設法打撈挖掘,但一無所獲,。民國時期,,也有川軍專門打撈,收獲甚微,。
2005年,,彭山縣在江口鎮(zhèn)岷江江口河道內(nèi)施工時,挖出一個有7錠銀錠的圓木,,經(jīng)鑒定為明末崇禎時期征收的稅銀,。
2011年,此處江口河道清淤,,挖掘機又挖出一些文物,,包括一頁金封冊、一枚印有“西王賞功”的金幣,,以及一些碎銀,。
據(jù)多家媒體報道,2015年底,,來自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等單位的10多名專家聚集在彭山,對沉銀遺址,、文物進行研討后出具意見書:通過與歷史文獻相比較,,基本可以確定“江口沉銀”的記載可信,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qū)域之一,。
據(jù)介紹,,國家文物部門對“江口沉銀”非常關注,或將于近期對“江口沉銀”現(xiàn)場進行全面發(fā)掘,。
3月14日當?shù)貑訉κ埖那逵倬S護工程后,,又有觀點將童謠與“江口沉銀”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童謠是“尋銀訣”,。
昨天,,多批當?shù)赜慰蛠淼绞埱逵倬S護工程現(xiàn)場,觀看石龍,。這些游客均稱,,他們是看了網(wǎng)上關于該石龍與張獻忠“江口沉銀”有關系的報道后,,慕名前來。
不過,,趙尚春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多次強調,,石龍雕刻于宋代,“江口沉銀”發(fā)生于明末,,目前并無證據(jù)證明石龍石虎與“江口沉銀”有關系,,流傳的童謠也只是說“金銀萬萬五”,并未明確指向張獻忠“江口沉銀”,。
京華時報記者懷若谷
發(fā)自四川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