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藤索,木梯,鋼梯“懸崖村”絕壁天梯的前世今生
直擊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勒爾村脫貧的急與難
走進“懸崖上的村莊”
還好李白沒去過勒爾村,。否則,,就不會有《蜀道難》傳世。從最近的公路前往勒爾村,,那條架在絕壁上的路,,真真比蜀道難上十倍!
勒爾村位于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獅子山的半山腰,,海拔在1300米到1500米之間,。這個村莊,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
因為地理條件上的封閉,,這里一度成為世外桃源,自給自足,,遠離戰(zhàn)爭紛擾。但也因為地理的封閉,,信息隔絕,,交通甚少,被日新月異的外界發(fā)展撂到了身后……同樣,,如果沒有歷年的扶貧攻堅,,這里的現(xiàn)狀不可想象。
這是一條什么樣的路,?這條路連通著什么樣的村莊,?這個村莊住著什么樣的一群人?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前往涼山州昭覺縣,,實地探訪“懸崖村”。接下來的一周,,我們將連續(xù)推出《走進“懸崖上的村莊”》系列報道,,為您一一揭秘這個神秘村莊。
美姑河一路向北,,奔騰不息,。從昭覺縣城出發(fā),順著美姑河,,行駛兩個小時,,就到了牛覺社,勒爾小學就在這里,。從這里往上走,,爬山三個半小時后,就可以到達著名的“懸崖上的村莊”——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勒爾村勒爾社,。
5月26日下午兩點,,在勒爾小學,看了兒子俄的曲博,,俄的黑格準備回家,。俄的黑格,,家住勒爾社,位于獅子山山腳下,,海拔近1500米,,距省道307線直線距離大約4公里。
雖然距離僅4公里,,但回家的路,,卻“長”在懸崖上。俄的黑格回家,,有3條路可選,,不過,和全村人一樣,,他最喜歡走的,,是從小學附近的牛覺社出發(fā)的天梯。這是距離回家最近的路,,當?shù)胤Q為“天梯之路”,,共有梯子12段,218級,,是昭覺縣境內(nèi)層級數(shù)最多的一條天梯,。“天梯之路”到底有多險,?天梯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當天,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跟隨俄的黑格,,踏上了“天梯之路”,。
路有多險,?
藏在懸崖上肉眼難見
從勒爾小學背后望上去,除望不到頂?shù)母呱?,橫在眼前,,路根本看不見。
路在哪里,?俄的黑格指了指高山,,說:“路就在懸崖上?!?/p>
下午3點半,,勒爾小學上課鈴聲響起,我們沿著坡度約70度的蜿蜒小路,,正式向勒爾社出發(fā),?!皬倪@里到山頂,直線距離大約1500米,。不過,,路很陡,第一次走,,千萬不要逞能猛沖,。否則,可能爬不上哦,!”俄的黑格提醒說,。
果然,出發(fā)不到20分鐘,,幾名記者開始氣喘吁吁,。見有一個平臺,趕緊一屁股坐在地上,,開始喝水,。
這是一個相對平緩的地方,坐在這里,,放眼望去,,左邊是古里拉達大峽谷。峽谷被夾在支爾莫鄉(xiāng)勒爾村,、哈甘鄉(xiāng)瓦屋村的深山里,,一重又一重。峽谷下,,是古里拉達河,,河水湍急。峽谷上,,是高聳入云的電線,,飛峽而過。
從峽谷走,,是勒爾社村民回家的另外一條路,。不過,只敢冬季和旱季走,?!跋募竞陀昙荆爬锢_河流水漲得很高,,人根本不敢貿(mào)然進入,。”俄的黑格說,,即使枯水期,,走在河谷里,,也有危險?!敖?jīng)常飛石滾下來,,這是猴子和巖羊在尋食時,擂下來的,?!?/p>
到勒爾社的第三條路,是一條要經(jīng)過另外兩個村的山路,,盡管不陡峭,,不過很繞道。從勒爾小學出發(fā),,大概有18公里,。“太繞了,,我們都不愿意走,。”
休息平臺的右邊,,望出去的視線非常遠,。省道307像一條白綢緞,與渾黃的美姑河相依相伴,,彎彎曲曲地纏繞在山腳下,。河對岸,是美姑縣境內(nèi),。順著美姑河往下游,,便是雷波縣境了。
短暫休息后,,繼續(xù)出發(fā),。越往上走,山路越來越陡峭,,也越來越難走,。特別是幾處懸崖峭壁上的路,每邁出一步,,須手腳并用,才敢邁出第二步,?;仡^看自己走過的路,讓人心驚肉跳,。往下一看,,感覺頭暈目眩,。
不過,俄的黑格卻不以為然,,不一會兒,,他就把我們甩得遠遠的。又過了一段時間,,山腳小學下課鈴響起,,我們來到了一處木梯處?!斑@是第一段天梯,,你們花了45分鐘才到這里,我不等你們,,可能只要10分鐘,。”俄的黑格說,。
路怎么修,?
20年來,木梯變鐵梯
面前這座天梯,,有三層,。最下面一層,是腐朽的木棒,。最上面一層,,梯步是木棒,旁邊則吊著一根鋼索,。往上爬時,,可以借力鋼索,抓起來很順手,。
就在我們準備攀爬時,,勒爾村村文書莫色子古帶著幾個青壯年從村里趕來了?!奥犝f你們要來,,我?guī)麄儊斫幽銈儭,!币贿呎f,,一邊招呼小伙子們接過了記者肩上的背包。
“天梯之路”是何時修建的,,今年53歲的莫色子古也說不清楚,。可能是原本沒有路,,祖輩走得多了,,便有了這條“天梯之路”,。
20年前,莫色子古擔任村支書,。那時,,天梯全是藤條和木棒做成的。于是,,他們習慣性叫天梯為藤梯,。
莫色子古說,風吹雨淋日曬后,,藤梯朽得快,。那個時候,藤梯很不安全,,有人不小心踩空后被摔死,。見此情形,莫色子古將天梯之路的維護段落,,分成四段,,分別由牛覺社、特土社,、勒爾社和古曲洛社四個社承擔,。維修時限一年一次,人力由各社義務派遣,,所需材料采取村社自籌方式,。“這條路維修起來很艱險,,少則三四天,,多則一周時間?!蹦庸耪f,,不過,大家都沒有什么抱怨,,畢竟這是大家回家時最近的路,。
時間來到2009年,蘇巴姑電站修建,。施工期間,,一個電焊工在走藤梯時,不幸摔下懸崖,。電站修建方也發(fā)現(xiàn)了天梯的危險性,。于是,主動找到莫色子古,,通過協(xié)商后,,電站修建方捐贈鋼索、鋼筋,、鋼管等材料,,村民出人力給天梯加固。
“這次加固耗時大概持續(xù)了一個月時間,?!蹦庸耪f,通過使用鋼筋,、鋼索和鋼管,,其中幾段最陡峭天梯,木梯變成鋼筋梯,。梯子旁邊,,還繃著一根很粗的鋼索。人往上爬,,可以抓著鋼索借借力,;往下走時,抓著鋼索當保護繩,?!盀榱巳俗テ饋眄樖郑覀兲匾鈱撍骺嚨貌荒敲淳o,?!?/p>
孩子咋辦?
腰系繩索爸爸當“保鏢”
“自2009年以后,,這條路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摔死人的事了,。”莫色子古說,,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天梯形成以來,在村史記載中,,天梯上沒有發(fā)生過一起孩子被摔死的事情,。
“把手要抓緊,別往后看,?!蹦庸乓贿厒魇谂捞焯莘椒ǎ贿呎f彝族人是很講究規(guī)矩的——從下上爬時,,男先女后,;從上下爬時,女先男后。孩子由壯年男人帶著,,10歲以下,,腰間捆著繩子,另一頭牢牢地系在男人身上,?!霸谖业挠洃浿校r候,,我爸爸要帶我下山,,就會帶上一根繩子,一頭系在他的腰間,,一頭系在我的腰上,。上山時,我走前面,,他走后面,。下山時,我走后面,,他走前面,。”莫色子古說,,有了爸爸的保護,,孩子們上下天梯,一點都不怕,。等到了16歲,,孩子們便可以獨自上下天梯了。
由于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勒爾小學實行上10天課,,放4天歸宿假的作息制度。
學生上學放學,,勒爾小學有著一條很嚴的校規(guī),。“見不到孩子家長,,我們不允許孩子離開學校,。如孩子來上學,沒看到家長送,,我們也要給予嚴厲批評的,。”勒爾小學校長吉克說,,特別是勒爾社的16個學生,,學校則要求更嚴格且給予特殊的照顧,。
如遇父親沒有時間,學校老師會送至第一層天梯處,,等村里其他鄰居趕來后,,這才讓孩子們上天梯。
俄的黑格說,,兒子俄的曲博正在讀二年級,。上學,,他必送,。放歸宿假那天,他也會早早去接,?!爱斘液蛢鹤舆t遲沒回來,她媽媽會站在屋后,,望著等,。直到我們回來了,這才放心,?!?/p>
未來咋辦?
村民脫貧心藏“大計劃”
三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終于爬完最后一段天梯,。
莫色子古告訴我們,通往勒爾社的天梯,,一共有12段,,218級,這在我們縣是層級數(shù)最多的天梯,。村里人,,上山只需一個半小時。下山,,則還要快一些,。
離開天梯,沿著一條羊腸小道,,大概步行不到10分鐘,,我們便來到勒爾社。村里的房子,,全部建在深藏山窩的緩坡上,。屋前屋后的地里,種著玉米,、黃豆等作物,。
這條路,維系著這個村和外界的聯(lián)系。有些時候,,買一包鹽巴,,來回要走上一上午。祖祖輩輩的攀登,,讓村民們身手矯捷,,但是,所有人都仍然渴望改變,,雖然在村子里能自給自足,,但他們?nèi)匀豢释靿q變通途:“我背一百斤玉米下山,人家山下一百斤可以賣100塊,,我就只能賣90幾塊錢,!”村民說:“他知道你是山上下來的,不可能背回去,?!?/p>
“扶貧?我不想要錢,。因為錢,,我自己能找?!标惞偶B(yǎng)了50多箱巖蜂,。他說,如果路更方便,,他的巖蜂蜜賣的價錢會更好,。村里的羊、豬,,以及其他糧食作物,,也會賣出好價錢。因此,,他們心里最渴望的,,還是有一條更暢通的路?!暗冗@條路通了,,我還有一個大計劃?!边@個大計劃是什么,,陳古吉說,暫時保密,!
要建新路
砸巨額資金值與不值,?
關于陳古吉渴望的新路,,涼山州與昭覺縣已在行動。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從涼山州了解到,,按照精準扶貧要求,涼山州和昭覺縣早前已作出計劃,,在目前不具備整體搬遷的情況下,,將在科學規(guī)劃基礎上,有效改善勒爾社交通基礎條件,。目前,,具體方案尚在緊鑼密鼓的實施中,州,、縣政府已經(jīng)派人前往勘察地形,,看能否為村民建設一條更為安全便捷的通道。
據(jù)當?shù)赜嘘P人士透露,,已有人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方案看到“錢景”,即如沿著古里大峽谷修一條棧道,,或不僅可以讓村民出行方便,,還可以借峽谷原生態(tài)資源,搞生態(tài)旅游,,盤活勒爾村經(jīng)濟,。可是,,這條棧道建設資金,,目前尚沒有測算。不過,,這個數(shù)字遠將超過昭覺縣財政收入的支付能力,。
第二方案是“村村通”,即接通鄰近村的通村公路,,把公路修到村后的山包包上,。和第一個方案一樣,經(jīng)初步估算,,這條路,,需要資金高達4000萬元,中央財政轉(zhuǎn)移支付400萬元,。但昭覺縣全年財政收入只有一個億,,拿出將近一半財政收入給勒爾社修通村公路,有點“囊中羞澀”,。更為具體的是,,昭覺縣境內(nèi)還有33個類似村沒通公路,,所需總資金,對于昭覺來說,,可謂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與此同時,這條路修建還有很多現(xiàn)實沖突尚待思量,。按照通村公路標準修,,勢必會嚴重破壞獅子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如將路變窄,,又會給通車能力帶來困擾,。同時,一個更加現(xiàn)實的問題是,,通村公路必定會繞行很遠,,這對于村民來說,實用價值到底有多高,,也值得進一步考量,。
這條路該如何修?投入巨資到底值與不值,?讓“懸崖村”告別“天梯之路”的這道題,,真的有點兩難。記者手記
這條天梯阿皮書記走了170多個來回
若干年前,,勒爾村的祖輩們在懸崖上辟出路來,,用老藤和木條,在絕壁上架起天梯,。
采訪回來,,看到自己拍下的視頻,才有些后怕,。自己都不明白,,當時是什么樣的勇氣,在懸崖絕壁上攀登行走了幾個小時,。
然而,,這條路讓每一個人都很牽掛。支爾莫鄉(xiāng)黨委書記阿皮幾體,,已經(jīng)在這條路上走了170多個來回,。州領導、縣領導,,都通過這條路到過這個村,。
事實上,在涼山州,,雖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脫貧攻堅,,但因為地理條件的限制,,類似的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仍然廣泛存在,。
所有人都在為這路而著急,,但卻不能一蹴而就。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劉維嘉的話,,或許最容易理解:大涼山彝族,,是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因此在四川省整個脫貧攻堅過程中,,問題比較多,,困難比較大,因此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十三五”期間,,四川省將繼續(xù)增大對涼山的投入,解決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
日前,,州、縣領導和專家再次登著天梯來到勒爾村,,開始為村里規(guī)劃一條更安全,、便捷的道路。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勒爾村一定會更快地跟上發(fā)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