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峽工程削減了近四成洪水流量
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出現(xiàn)特大洪水,,洪澇災害之重,,令人記憶猶新,。今年,,同樣是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次年,,入汛早,、暴雨多,,全國發(fā)生大面積洪澇災害。昨日14時,,水利部水文局又發(fā)文稱,,太湖水位持續(xù)波動,超警1.04米,,超保0.19米,,周邊20站超保。不少民眾由此疑惑,今夏入伏后,,特大洪水是否還會像1998年一樣再次來襲,?武漢被“淹城”,又是否與三峽泄洪有關,?氣象預警比起1998年是否有進步,?就以上問題,中國氣象局,、水利部等權威部門及相關專家做出了解答,。
□氣象對比
氣候背景與1998年相似
今年尚未形成流域性大洪水
記者從國家氣象中心了解到,,今年入汛前的氣候背景與1998年相似,。1998年和2016年都是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次年。今年影響我國汛期降雨的主要是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以及來自北方的冷空氣,。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jiān)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周兵此前表示,在厄爾尼諾事件次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高,,導致西太平洋副高增強、同時東亞夏季冷暖空氣交匯產生的季風雨帶偏南,,從而導致長江中下游多雨,,華北和黃河一帶少雨、易干旱,。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氣對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的響應還會持續(xù),這種響應在主汛期,,尤其是6月至7月梅雨季進一步顯現(xiàn)放大,。
同時,周兵強調,,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峰值強度,、累計強度、持續(xù)時間,、月平均海表溫度高于2℃的時間均為1951年以來最強或最長,,這不僅進一步增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xiàn)的可能性,還加大了氣候預測的難度,。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日前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也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暴雨過程的最長持續(xù)時間不如1998年同期。1998年6月12日至27日的一場暴雨天氣過程持續(xù)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最長一場暴雨持續(xù)時間僅為7天,。從目前來看,,今年我國夏季洪澇災害程度要弱于1998年。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領域專家,、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也表示,,從目前來看,今年的洪水與1998年有很大差別,。1998年屬于全流域洪水,,大范圍暴雨不停地下,而今年暴雨是一場接一場,,但相對分散,,不像1998年那樣集中,所以至今尚未形成流域性大洪水,。
□預報能力
從“未來3天”至“未來20天”
上世紀90年代初,,數(shù)值預報剛剛興起。1998年發(fā)大水時,,我國天氣預報技術正處于由傳統(tǒng)經(jīng)驗型向現(xiàn)代人機交互型的過渡期,。
據(jù)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介紹,當時預報員能夠收到歐洲中期數(shù)值預報中心提供的250公里分辨率的形勢場數(shù)值模式,,日本以傳真圖形式發(fā)來的降水數(shù)值模式,,以及當時我國最好的T106模式,產品少,、時效差,、預報要素也不全。
如今的情況則大為不同,,預報員會坐在電腦前,,查閱實時數(shù)據(jù)資料、國內外各類先進天氣預報數(shù)值模式,,通過實時通信系統(tǒng)和各級預報員視頻會商,。
“以前畫出一個100毫米的大暴雨圈,都需要極大勇氣,,具體會下多大,,需要借助數(shù)值預報。”如今,,降雨預報更精細化,,客觀預報技術提高了降水預報能力,集合預報系統(tǒng)增強了極端天氣的可預報性,,以往“畫圈”的預報模式被改變,格點化定量降水預報技術能夠預報5公里范圍內的降水,。
“1998年,,人們通常只能知道所在城市未來3天的預報,。而今,城市3天預報被不斷細分,,人們可以獲取周邊3小時,、6小時、12小時,、24小時的降雨信息,。”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短期科科長符嬌蘭介紹。中央氣象臺在2015年實現(xiàn)了逐日發(fā)布“未來20天內的過程預報,,10天內降水的落區(qū)及量級預報”,。
何立富指出,在防汛抗旱中,,最為重要的是預報必須成為決策拍板的支撐,。泄洪、炸壩,,還是保堤,,無論在1998年,還是在今天,,都是巨大考驗,。
□熱點問答
三峽削峰是否減輕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
避免了上游與中下游的洪水疊加
據(jù)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樞紐運行部副主任王海介紹,,受長江上游干流,、烏江來水及三峽區(qū)間暴雨洪水共同影響,6月30日起,,三峽水庫入庫流量迅速上漲,。7月1日14時,三峽水庫迎來2016年“長江1號”洪峰,,這也是今年入汛以來首個達到每秒5萬立方米的洪峰,。
根據(jù)長江防總的統(tǒng)籌安排,洪水經(jīng)三峽水庫調度調蓄后,,以3.1萬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勻速下泄,,最大削峰每秒1.9萬立方米,近四成的洪水流量被削減,。此外,,三峽工程上游21座水庫起到有效保障作用,長江防總對其進行統(tǒng)一調度,,中下游得以進一步減負,。
“此次削峰,避免了長江上游的洪水與中下游洪水疊加,,減輕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王海稱,,如果沒有三峽水庫的攔蓄,本輪強降雨,,武漢或將面臨更大的抗洪壓力,。
超強臺風“尼伯特”的登陸,將對最近一段時間的副高及水汽通道帶來影響,,長江中游降雨將進入間歇期,。“尼伯特”登陸后,導致四川盆地西部有大到暴雨,,對長江上游帶來影響,,三峽入庫量將增大。
“盡管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長江干流防汛形勢目前處于可控狀態(tài),。”水利部長江委防辦副主任陳桂亞表示,過去長江防洪無庫可用,,1998年以后,,各地對干流堤防加固加厚,形成3.4萬公里的堤防體系,,堤防質量明顯提高,。
程曉陶指出,當年建設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是為防洪,、為防止荊江大堤垮堤,。荊江大堤位于武漢上游、枝城下游,,關系到800萬以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過去有一種說法,,叫“萬里長江險在荊江”,。因此,三峽大壩這一防洪功能,,沒有任何其他措施能夠替代,。
武漢被“淹城”與三峽泄洪有關?
武漢持續(xù)強降雨所致三峽沒幫倒忙
據(jù)氣象部門數(shù)據(jù),,從6月30日到7月6日,,武漢降雨達到560毫米,相當于一周下了半年的雨,。
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丁留謙稱,,目前一些城市內澇突出,部分中小河流遇超標洪水壓力大,。城市排水防澇的綜合能力偏低,,下雨“看海”現(xiàn)象還在上演,。盡管近年對城市排澇的建設提出新標準,,但這需要多年持續(xù)建設,。另外,現(xiàn)代化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不僅要提高城市管網(wǎng)排水和城市河道的排澇能力,,還應加強洼地湖泊、地下蓄水和下滲等措施的規(guī)劃建設,,任務很艱巨,。
程曉陶表示,武漢被“淹城”,,三峽絕沒有幫倒忙,。武漢被“淹城”是因為本身的持續(xù)強降雨,并非來自上游的洪水,,三峽減少下泄流量,,為加快排水創(chuàng)造了條件。目前洪澇主要是長江中下游本地降雨造成,,不在三峽的控制范圍內,。如果沒有三峽工程在上游的攔蓄削峰,下游地區(qū)面臨的防洪壓力更大,,長江干流城陵磯水位極有可能超過保證水位,。
業(yè)內專家指出,我國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高,,一些小型水庫,、塘壩也是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國中小河流量多面廣,,防洪標準低,,一般為1020年一遇,有的還達不到,。加上堤防質量不高,,遇超標準洪水,易發(fā)生險情甚至潰決事件,。另外,,不當?shù)娜祟惢顒右矔又睾闈碁暮Γ热邕^度擠占河湖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加快、從嚴立法,,約束人類不當行為,。
此外,,山洪災害防御難度大,其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占到洪災70%以上,。國家防辦新聞發(fā)言人張家團說,,我國山洪災害重點防治區(qū)約97萬平方公里,涉及1.3億人,,山區(qū)強降雨,,歷時短、成災快,,防御不易,。當前防汛進入關鍵階段,不可掉以輕心,,立足防大汛,、搶大險,從最不利情況準備,,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洪澇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長江7,、8月如再現(xiàn)大洪水怎么辦,?
三峽大壩發(fā)揮的作用將更顯著
針對下一步汛情是否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程曉陶表示,,前期降雨已經(jīng)讓地表水塘土壤都飽和了,,后面的降雨幾乎90%甚至100%都會產流,易于形成洪澇,,后面再降雨的危害性更大,。同時,7,、8月降雨區(qū)要向上游移動,,上游出現(xiàn)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具體出現(xiàn)多大的洪水現(xiàn)在無法判斷,,只能說要做好迎戰(zhàn)大洪水的準備,。但由于有了三峽,如果出現(xiàn)上游大洪水,,相比于1998年,,下游的防汛壓力會減輕。”程曉陶說,。
“根據(jù)以往規(guī)律,,長江中下游汛情一般來得比上游早。”王海分析,到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長江或面臨更嚴峻防汛形勢,,到后期,三峽大壩發(fā)揮的作用將更顯著,。
每當洪水來臨,,常聽到“百年一遇”“十年一遇”等說法。專家稱,,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超過8.37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三峽工程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過每秒5.67萬立方米,不啟用分洪工程,,荊江河段可安全行洪。
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經(jīng)三峽水庫調蓄,,通過枝城的相應流量不超過每秒8萬立方米,配合荊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運用,,從而可避免荊江南北兩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地區(qū)可能發(fā)生的毀滅性災難,。
王海舉了個例子,通俗來講,,碰上“十年一遇”的洪水,,宜昌的洪峰是每秒6.66萬立方米,依靠荊江大堤可以防御,。有了三峽工程后,,“百年一遇”的洪水洪峰是每秒8.37萬立方米,通過三峽水庫攔蓄,,可以減小到堤防可控的范圍內,,減小到“十年一遇”的水平,可不用分洪,。遇上“千年一遇”的洪水,,宜昌洪峰流量為每秒9.88萬立方米,則通過啟用荊江分洪區(qū),,三峽水庫攔蓄后,,可不超過保證水位,避免荊江河段干堤的潰決,。
□防洪力量
解放軍已有19支抗洪專業(yè)應急部隊
入汛以來,,南方出現(xiàn)24次區(qū)域性暴雨過程,全國321條河流發(fā)生超警以上洪水,。
“當前大江大河汛情總體可控,,長江干支流堤防的各類險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張家團近日明確表示。
另據(jù)丁留謙介紹,,防洪調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防御洪水,可以使用“水庫,、堤防,、河道、分蓄洪區(qū)”等工程“武器”,,使出“攔,、分、蓄,、滯,、排”五種招數(shù)。發(fā)生洪水,,首先發(fā)揮堤防作用,,利用河道泄洪;當洪水超安全泄量時,,再運用水庫攔蓄洪水,;如果仍不能夠控制洪水,再適時啟用分蓄洪區(qū),。“當前一些城市內澇突出,,部分中小河流壓力大,但大江大河沒出現(xiàn)大問題,。”
據(jù)了解,,我國防汛抗旱實行行政首長責任制。國家防總是主要指揮決策機構,,七大流域機構設立防總,、防辦,負責流域內防洪管理,;各省,、市、縣均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從中央到地方,,責任逐級明晰。“按照各級防汛預案,,什么時候啟動相應級別響應,,如何調度,怎么防御,,都有章可循,、有序應對。”丁留謙說。
在應急搶險中,,“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的人民子弟兵是骨干力量。目前,,全國防汛搶險隊伍47萬人,,其中解放軍19支抗洪搶險專業(yè)應急部隊,武警水電部隊3個總隊9個支隊,,1389支地方防汛機動搶險隊,。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累計投入抗洪搶險人力287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