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時43分,,李磊停止了呼吸,。次日9時24分,楊樹朋也失去了脈搏,。
用生命履行使命,,這兩個追夢的士兵最終和他們的夢想長相廝守,。
英雄有志
這是埃塞俄比亞維和步兵營不會忘記的名字——中國士兵李磊。
今年2月,,埃塞俄比亞步兵營一輛步戰(zhàn)車出現(xiàn)故障,,幾名修理人員折騰了好幾天,依然無可奈何,。
那天,,作為維和步兵營步兵一連修理工的李磊受命去幫忙修車。起先,,見中國營只派來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個子”,,對方有點失望。
但讓埃軍官兵想不到的是,,3小時后,,李磊就把戰(zhàn)車修好了。
入伍5年,,李磊曾讓許多人“想不到”,。
2011年,站在隊伍里,,身高1.65米,、體重不到60公斤的新兵李磊,顯得格外瘦小,。人高馬大的新兵班長陳勝軍,,很不情愿地把這個“小個子”領回班里。
新兵連第一次摸底測試,,李磊5項測試4項不及格,。班里來了個“后腿兵”,陳勝軍十分郁悶,。
然而,,陳勝軍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小個子”不一般:仰臥起坐、俯臥撐,、引體向上……別人做100個,,他咬著牙做200個;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繞著營區(qū)跑,;中午不睡覺,他還在跑,;晚上熄燈后,,他繼續(xù)跑……結果,新兵下連考核,,李磊各項課目全部優(yōu)秀,。
要想在修理連立身,,戰(zhàn)車修理技術必須過硬;要想技術過硬,,就要苦練脫層皮,。老班長說過的這句話,李磊一直記在心上,。
在那冬冷夏熱的“鐵疙瘩”里,,靠著勤學苦練,李磊只用了1年多時間就成了連隊的技術骨干,。
作為一名年輕的修理工,,入伍第2年,李磊就自己制作了某型戰(zhàn)車制動轂拆卸支架,,這項創(chuàng)新成為全旅修理工的“福利”,。入伍第4年,李磊還練就了蒙眼分解結合變速器二軸的絕活,,為全旅進行課目示范,。
而說起楊樹朋的本事,最值得炫耀的莫過于此——
2013年11月,,旅里組織大比武,,其中有個課目是“并列機槍打氣球”,要求射手利用戰(zhàn)車上的并列機槍在百米距離上射擊直徑10厘米的懸浮氣球,。
槍響球破,,24秒擊毀5個目標,楊樹朋創(chuàng)造的紀錄至今在旅里無人打破,。今天,,“楊根思連”的走廊里依然掛著楊樹朋那次比武折桂的大幅照片。
神奇的背后是千錘百煉,。15年來,楊樹朋的腳步從未停歇,,成長為全旅首批“特級射手”之一,,連續(xù)10年被旅表彰為“神炮手”。身邊的戰(zhàn)友說:“他天生就是神炮手的坯子,,操炮像指揮自己的手腳,,每次比武輕松就能得滿分?!?/p>
英雄有情
這是楊樹朋遇襲后的3個細節(jié)——
在難民營4號哨位,,剛從步戰(zhàn)車里被架出來,他對戰(zhàn)友姚道祥說:“炮彈上膛了,,電源還沒關,?!?/p>
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他拉著同班戰(zhàn)友宋曉輝的手艱難開口:“其他幾個戰(zhàn)友怎么樣了,?”
彌留之際,,躺在病床上的他語氣微弱地說:“一定救救我的兄弟,別把我受傷的事告訴我媳婦,!”說完,,他輕輕閉上雙眼,兩行淚水滑落,,再沒醒來……
回憶這些,,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教導員魯成軍泣不成聲,這個軍齡20多年,、置身槍林彈雨都面不改色的漢子哭得像個傷心的孩子:“樹朋怕戰(zhàn)車二次爆炸傷了難民,、戰(zhàn)友,怕妻子知道自己受傷難過,,他心里惦念的始終是戰(zhàn)友和家人……”
雖然結婚6年,,相聚的時間加起來不足2年,但在楊樹朋妻子鄒麗娜眼里,,楊樹朋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出征南蘇丹前,,楊樹朋請假回了趟家,,他給父母買了保險,給岳父帶了好酒,,給妻子做了一桌子菜,,還給兒子許了愿:等維和回來,一起去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