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邁出這次太空中期駐留的關鍵一步,中國航天員們一步一步走向“更遠”:
2003年,,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中國人首次進入太空。
2008年9月27日,,航天員翟志剛身穿中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首次出艙活動,,成為中國在太空行走第一人,。
2012年6月24日,航天員劉旺操作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完成手動對接,。
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太空授課。
2016年10月17日,,50歲的景海鵬則和陳冬一起開始了他的第3次太空之旅,,他們在軌飛行的33天,這是我國迄今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
……
從2003年至今,,我國共有11名航天員進入太空。
為此,,他們經歷了極其嚴苛的選拔——
“天上一分鐘,,地上十年功?!倍嗄陙?,中國航天員訓練體系通過自主探索與創(chuàng)新已形成八大類近百個專業(yè),為了通俗地理解這一訓練的難度,,資深航天員們會形象地將它稱為“登天的百級階梯”,。
身體素質是航天員邁向太空的第一關。在飛速旋轉的離心機上,,各種超重耐力訓練讓受試者難言,、旁觀者揪心;在低壓試驗艙內,,模擬10000米高空的耐低氧訓練,,不斷挑戰(zhàn)著人類的極限,;在“看著都暈”的旋轉座椅上,受試者依然需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判斷,;為了適應長時間的太空失重狀態(tài),,航天員還要接受時間長達5天5夜的頭低位臥床訓練……
看似簡單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訓練上百次。執(zhí)行任務前,,航天員還要完成有針對性的上千小時的訓練,。但是,沒有一個人因為如此之大的訓練難度而畏懼過,、退縮過,。
他們將生命置之度外,將功勞歸于祖國和人民——
航天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行業(yè),,又是一個極具挑戰(zhàn)和光榮的職業(yè)。為了完成飛行任務,,航天員們承受了正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訓練,,內心深處飽含對祖國的驕傲和自豪。
出艙后,,面對歡呼的人群,,楊利偉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在他心里,,從來沒想過是自己一個人完成了這項任務,。
地面,天上,,一切皆指向未來更為遙遠和壯麗的征程——
首次33天的中期駐留飛行任務后,,中國航天人邁出了太空長期駐留前的關鍵一步。作為中國空間站任務前的重要試驗平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期待,。
“這次中期駐留經歷,各個系統(tǒng)會認真總結經驗,,分析數(shù)據(jù),,為今后空間站工程設計提供很好的參考?!崩顒φf,,走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更加懂得,,每一次點火,,都是一次遠征;每一行代碼,,都是為了走得更遠,;每一個口令,,都是為了走得更加堅定。
星空,,無邊,;宇宙,壯闊,。
歷史性的33天之后,,中國人的目光已經投向更為遙遠的太空。那里,,有無數(shù)未知,,還有中國航天人為征服它們需要繼續(xù)付出的勇氣、堅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