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青花瓷上面有龍形圖案,,您可以摸一摸,。摸完了如果再聽語音講解,可能對這件文物的了解就更深刻了,?!痹谂_北故宮講解員的解說及觸摸式介紹后,,視覺障礙參觀者點了頭,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觸摸文物
說起臺北故宮,,大家都會對這里的人性化服務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贊不絕口。比如輪椅族可乘坐輪椅看文物,,聽障人士有手語翻譯導覽,。而從今年6月開始,視障者也可以享受特殊服務,一“探”展示柜里的文物,,究竟是何模樣,。
視覺障礙者無法用眼睛來看文物,只能通過聽覺和觸覺來感知文物的模樣,。為此,,臺北故宮新增“口述影像語音導覽(內含36則文物選件)”“《國寶總動員》動畫片口述影像版”“觸覺地圖”“點字參觀手冊”及“觸摸輔具”這5大針對視障者的服務項目,讓視障朋友也能知道如唐代仕女最時尚的裝扮是何模樣,。
臺北故宮副院長李靜慧表示,,他們邀集視障領域專家、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臺北市立啟明學校師生等實際使用者共同參與內容制作,,從語音導覽解說的內容結構、用詞,、長度到應用程序界面開發(fā),、操作實用度等,每個階段都安排視障者參與測試討論,,并根據實測意見回饋進行修正調整,。
量身定制
本身也是視障者的金曲歌王蕭煌奇,率先于今年5月試用并錄制使用感言,,作為導覽系統(tǒng)的歡迎詞,。他說,這是一項很貼心的服務,,視障者對世界充滿想象,,需透過聽覺與觸覺認識世界,而故宮則是為視障者開啟了一扇文化之窗,,“像是我的眼,,讓我看見世界?!?/p>
先天性色素缺乏的黃舒蕓,,為語音導覽初稿撰寫人,經歷弱視到全盲,,她很了解視障者的需求,。經臺北故宮安排,她先觸摸復制文物,,透過工作人員的導覽解說及相關文物資料閱讀,,掌握文物的外形,、尺寸,、使用方式、裝飾紋樣等內容。在撰寫語音導覽初稿時,,她努力嘗試使用視障者容易理解的語匯描述,。黃舒蕓說,口述影像的撰寫重點有4大原則,,一是文物長寬高的具體說明,,二是減少堆砌華麗詞藻,三要多用日常接觸到的事物做比喻,,最后則加入歷史背景以增加想象空間,,使視障者對文物的想象更加生動。
夢想成真
東吳大學英文系視障學生羅文謙平日除了電腦維修,,還努力學習電腦程序開發(fā),。他協(xié)助導覽機具操作界面的測試和功能開發(fā)設置的建議。啟明學校巡回輔導老師李森光則針對“點字參觀手冊”“觸覺地圖”等分享個人對于視障學生在學習教材上的使用經驗,,給予院方在編排觸摸圖標信息,、點字轉譯校對等內容上的意見,并參與修正測試,。
“30多年前跟父親參觀臺北故宮時,,他還感嘆,東西都放在櫥窗里,,什么時候可以讓你摸摸,?”李森光表示,沒想到30多年后,,他真有機會來臺北故宮摸到了“天球瓶”,,了解了它的外形。那里的文物真正做到了“走出窗外”,。
此外,,故宮推出的口述影像語音導覽,還使用支持盲文閱讀的內置屏幕顯示器,、放大鏡等視覺輔助使用功能的語音導覽設備,,讓視覺障礙者操作可以更便捷。視障觀眾無須事先預約,,即可在臺北故宮正館1樓語音柜臺,、服務臺申請使用,透過聽覺,、觸覺等多感官博物館體驗,,提升參觀質量與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