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奢香夫人》在全國巡回演出,,更是鞏固了黔劇在全國戲曲界的地位。當時每場演出,,大到大型劇目,,小到折子戲,無論是在省內(nèi)還是省外,,場場爆滿,,有時甚至出現(xiàn)一票難求的局面,黔劇之花在全國盛開,?;ㄏ阋志茫鄠?, 1983年,,已經(jīng)擔任貴州省黔劇團副團長的劉玉珍把重心放在了培養(yǎng)下一代接班人的問題上,,與貴州省藝術學校聯(lián)合開辦第一期黔劇班。
13歲考進貴州省藝術學校83級黔劇班的朱宏,,就這樣開始了與黔劇風風雨雨的三十載歲月,。父親是黔劇團的揚琴伴奏師,母親是花燈戲演員,,自小就聽父親講授黔劇歷史的他,,早已在心中播下學習黔劇的種子。
本想著在黔劇舞臺上大放異彩,,畢業(yè)后的朱宏卻遭遇了尷尬,。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受娛樂方式多元化影響,,黔劇已經(jīng)出現(xiàn)落寞的苗頭,,沒有戲排,沒有觀眾,,成為這一批黔劇班學生必須面臨的問題,,包括生存。那時,,他們大部分選擇離開黔劇團下?;蛘咿D行。憑借著一副好嗓子,,朱宏去了酒吧唱歌,。
雖然賺錢,又有名氣,,但骨子里有著黔劇情懷的朱宏內(nèi)心是矛盾的,。一邊繼續(xù)唱歌做主持,一邊堅持練功練嗓,,這樣的日子朱宏一過就是十五年,。父親埋怨他忘了本混日子,朋友勸他轉行唱歌算了,,只有他內(nèi)心清楚,,自己并沒有放棄黔劇。
2000年,,堅持下來的朱宏迎來了轉機,。那一年,貴州省黔劇團為了培養(yǎng)后備力量,,因為業(yè)務好,,頭腦靈活懂市場,朱宏被推選擔任副團長,2006年擔任團長,。成為管理上百人的領導者,,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朱宏說,,當務之急是結合貴州本土特點,,創(chuàng)新黔劇,重拾人們對黔劇的熱愛,。
劇目是立團之本,,也是一個劇種得以生存的根本。從2000年開始,,結合當時時代特點,,省黔劇團陸續(xù)推出了《月正圓》《姊妹崖》《貞女》《大學生村官》《九驛圖》等一系列精品劇目,黔劇的影響力漸漸復蘇,。2008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黔劇榜上有名,。面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塊牌匾,,已經(jīng)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黔劇傳承人頭銜的朱宏非常珍惜,,并借助一些黔劇以外的藝術形式,,傳承的同時還能與市場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