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業(yè)上的夫妻檔父子兵
他的父親王子洲今年76歲,,30年前雖然當時家庭條件很不好,,但被兒子執(zhí)著愛心所打動。于是他決定資助一名面臨輟學的貧困兒童,,從小學初中一直到高中,。此后只要一有時間,,老人就參加愛心活動,為農(nóng)村小學籌建愛心書屋,,老人不但捐書還慷慨解囊,;資助貧困學校,老人又從退休金里拿出些錢,。對于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比如市民亂扔贓物、公交車占道行駛等,,老人都要與之理論,,很多人發(fā)現(xiàn)老人管閑事管的對,只好默默改掉缺點,。
如今只要全家人有空聚一起,,父親還總把對愛心事業(yè)的囑托掛在嘴邊。年輕時看著父輩總竭盡所能幫助鄉(xiāng)鄰,,等到自己有能力也要用己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是秉持這么簡單樸素的道理,王安遲及其家人才會將愛心事業(yè)當作份內(nèi)事兒代代傳承,。
之所以能夠把愛心事業(yè)做得順風順水,,沒有后顧之憂,王安遲要感謝善良能干,、默默奉獻的賢惠妻子王爽,。每次看到丈夫做公益,,她也想去,,但為了丈夫的愛心事業(yè),她在家做義工,。她說了一句話讓丈夫很感動,,“當我們付出和幫助別人時,別人也回報了我們喜樂和祝福,?!北M管如此,,可一有時間,她也會跟著丈夫去敬老院,、困難學校等地同做義工,。
在人心向善這件事上父子倆有默契,夫妻更是和諧,。良好家風的耳濡目染,,讓王安遲的孩子也早早開啟了公益之路。還在天津念大學的大女兒王玥涵上六年級時,,就在父親言傳身教下加入“家有兒女志愿者”群體,。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情暖夕陽”公益演出,在公園里為孤寡老人愛心演出,。女兒有了第一次公益活動經(jīng)歷,,后來多次的公益演出更得心應手。去年和同學一起拍攝一部公益微視頻,,在中央電視臺獲得1萬元創(chuàng)業(yè)基金,,加之勤工儉學、省吃儉用的2萬錢總共3萬,,目前已全被她投入到公益事業(yè)中,。就連剛上小學的7歲小女兒王奧,也常跟隨父母參加公益活動,,做個小小愛心志愿者如今已有兩年多,。
在家中,老父親是愛心活動的堅定支持和跟隨者,,妻子是常年打理愛心協(xié)會日常工作的義工,,弟弟弟妹、妹妹妹夫,、岳父母或是組建愛心協(xié)會發(fā)起人,,或是支持者,尤其是岳父母還把自家門市房改成愛心物資存儲站,,在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是愛心志愿者。
參加工作至今,,王安遲帶領(lǐng)其愛心團隊為社會累計提供志愿服務時長36萬個小時,,累計捐款380萬元,捐贈衣物15萬件,,為留守兒童建設愛心書屋18個,,開展公益活動300余場,受益群眾達到100多萬人,。由于常年對公益活動堅持不懈的付出樂此不疲,,王安遲先后榮獲得“遼寧好人”,、“遼寧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葫蘆島市慈善志愿杰出貢獻獎等殊榮,。堅持做公益30年,,全家累計捐款20余萬元。如今,,這個完全由普通工薪階層組成的“公益家庭”全家做義工,、奉獻社會的愛心故事還在繼續(xù)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