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2017年的兩岸印象:“茫”與“創(chuàng)”的落差
新華社記者
又到歲末,,兩岸的年度漢字相繼出爐,。在臺媒舉辦的評選中,“?!碑斶x臺灣年度漢字;在兩岸媒體共同主辦的評選中,,“創(chuàng)”成為兩岸關系年度漢字。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币话阒笡]有邊際、看不清楚或者無所知,,多作茫然,、迷茫;“創(chuàng)”則意指開始做,、初次做,常用來形容開創(chuàng),、創(chuàng)新,。
茫然、迷茫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一個代表不知所措、看不清方向,、彷徨蹉跎,,一個則代表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樂觀向上,。
年度漢字是個高度濃縮的符號,既是對剛剛過去這一年的檢省和總結,,也包含對來年的期盼和愿景,?!懊,!迸c“創(chuàng)”生動概括了2017年海峽兩岸各自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未來前景。
亂政下的島內迷局
2017年是民進黨重新執(zhí)政后第一個完整的施政年度,?;仡欉@一年民進黨當局的施政脈絡不難發(fā)現(xiàn),在其事關民生的多項政策決策中,,充滿了混亂,、爭議和自相矛盾。
以民進黨當局強推的“勞基法”修法為例,,從年初正式實施“一例一休”開始就爭議不斷,。10月又推出新的修法草案,公布后即引發(fā)勞工團體強烈批評,,認為修法嚴重損害勞工權益,,讓勞工處境更加艱困。此后民間的大規(guī)模街頭抗爭不斷,,直至年末,。
8月15日,一場大停電暴露出臺灣電力狀況異常緊張,、供電系統(tǒng)脆弱不堪等問題,,民進黨當局的“非核家園”政策也飽受質疑。此后當局為了追求“非核家園”,,不斷提高燃煤電廠的運轉率以支應電力需求,。
其惡果在這個冬天終于爆發(fā),,島內中南部地區(qū)空氣污染加重,大批民眾走上街頭高喊“還我呼吸權”,。島內輿論指出,,在當局刻意摒除干凈核電不啟用的情況下,其宣稱的穩(wěn)定供電與對抗空污已陷“自相矛盾”的困局,。
在經(jīng)濟層面,,“新南向政策”被臺當局視為解困島內“悶經(jīng)濟”的法寶,臺當局上臺后即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而12月13日,,臺當局卻突然宣布這一辦公室將從2018年起停止運作,理由是“新南向”已經(jīng)超前發(fā)展,。此舉再度令島內輿論茫然:“新南向”到底“南向”到哪里了,?還是已變成“新難向”?島內網(wǎng)友嘲諷“有人有印象這個辦公室到底做了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