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冢吃拢保踩针?題:海南“綠色娘子軍”植樹26載萬畝沙丘變綠洲
新華社記者李金紅、曾佳慧
11日上午,,海南昌江縣棋子灣畔,,烈日當空。
陶鳳交和四位姐妹肩挑竹筐,,朝著棋子灣中角方向急匆匆走去,。經過一番觀察后,陶鳳交在一片空地旁停了下來,,不時用衣角擦拭額頭上的汗水,。
“就在這里補種,咱們要趕在太陽下山前收工,?!碧狰P交轉過頭向身后的姐妹說。隨行的姐妹們摘去頭上戴的斗笠,,彎下腰將竹筐里的木麻黃種苗一一取出,挖坑,,開始播種,。
這樣的畫面在陶鳳交的生命里已上演了26年。在她的帶領下,,海南一支“綠色娘子軍”26年播種338萬株木麻黃,,為近兩萬畝沙灘披上“綠裝”,讓昔日的荒漠變成了今日的海防林,。
陶鳳交的老家在臨海的昌化鎮(zhèn),,20世紀80年代,這里曾是海南島面積最大最頑固的沙漠。每年一到臺風季節(jié)風沙肆虐,,老人小孩不敢出門,,村民將家里的風沙清掃干凈后,新的風沙又來了,。
海南省林業(yè)廳一位退休干部介紹,,這里曾是海南植樹造林的重點區(qū)域。但由于缺少海防林的保障,,風沙不僅淹沒了附近村民的農田,,周邊群眾也因沙塵眼疾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昌化鎮(zhèn)不僅日照強,、氣溫高,,而且連續(xù)8個多月的旱季里,蒸發(fā)量是降水量的兩倍,,流動的沙丘上種樹難以實現,。
1992年,外地一個老板承包了昌江棋子灣段海防林的建造任務,,請當地村民去種樹,,工錢是7元每天。陶鳳交和同村的姐妹們便加入了造林大軍,。
陶鳳交說,,早年間丈夫意外去世,她帶著兩個尚未成年的孩子,,種樹只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但是種了三年,成活的樹木寥寥無幾,。當初承包造林的老板無奈選擇放棄,。這時,陶鳳交卻急了:“3年沙漠不見綠,,我不甘心,。”
1995年底,,陶鳳交拉著同村姐妹文英娥找到了昌江縣林業(yè)局,,承包下了“這個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繼續(xù)造林。
在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的循環(huán)中,,陶鳳交和姐妹們摸索出了土辦法:先種野菠蘿固定住流沙再種木麻黃,。此外,,她還把育苗的營養(yǎng)袋進行改良,通過浸泡幼苗,、增加挖坑深度,、使用保水劑等辦法。在一次次的努力下,,原本白茫茫的沙地上,,終于開始有了點點翠綠。
為了增綠,,“綠色娘子軍”吃盡了苦頭,。
棋子灣臨近大海,沒有淡水資源,,陶鳳交她們只能在5公里外的水源地育苗,。育好了樹苗,還得挑到海岸上去種,,陶鳳交和姐妹們一人一根扁擔,,就這樣將338萬株樹苗用肩膀扛了過去。
“以前沒有水泥路,,一路過去全是沙地,,姐妹們舍不得花錢買鞋,干脆赤腳上陣,?!苯衲暌呀洠罚稓q的文英娥回憶,肩上的一筐樹苗超過130斤,,姐妹們的肩膀不僅磨出血泡,,還赤腳踩在沙灘上,燙得想哭,?!皩嵲诳覆蛔r,我們干脆將雙腳插到沙子里降溫,?!?/p>
相比身體的勞累,同鄉(xiāng)的誤解讓陶鳳交受盡委屈,。因被誤解種樹占了別人的土地,,一位村民直接將臭糞潑在陶鳳交身上。那晚,,陶鳳交號啕大哭。后來在當地主管部門的教育下,,老百姓開始理解海防林防風固沙,、抵御自然災害的重要性,。
擦去眼淚后,陶鳳交邁出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為了護林,,她干脆在沙丘上“安營扎寨”。每年除了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三回家,,其余時間她都是領著孩子在沙丘棚子里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娘仨靠著微薄的收入頑強地生活,。
陶鳳交的右腿上至今還有一道十厘米的傷疤,。有一年臺風來臨,海水蔓延到林地,,尚未懂事的兒子非常驚慌,。陶鳳交趕去救孩子時,一根樹枝插破小腿,,鮮血直流,。當時,陶鳳交并未發(fā)覺,,直到帶著孩子離開危險地帶,,她才感到隱隱作痛。后來在醫(yī)院縫了45針,。
2010年,,昌江縣海防林建設任務基本完成,昌江縣林業(yè)局統(tǒng)計,,全縣海防林面積超過5.2萬畝,,而其中陶鳳交和她的姐妹們種了1.88萬余畝,占全縣海防林面積的36%,。
如今,棋子灣一片綠洲,,陶鳳交和姐妹們又主動加入了護林隊伍,,“下半生還要和姐妹們一起補種護林,?!彼f。
海南昌江縣60歲農婦陶鳳交,,25年來帶領同村50余人組成“綠色娘子軍”,在近兩萬畝不毛之地植樹338萬株,營造18820畝防風林,,黃沙漫天的沙灘變成萬畝綠洲